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院研究所 >> 作业改革研究所 >> 浏览文章

阅读 积累 创作 展示 ---小学语文自主性家庭作业的探索及思考

来源:烟台市芝罘区毓璜顶小学 作者: 王洪利 王学惠 已有0人评论  2016/4/1 14:05:49  加入收藏

  2013年8月22日教育部发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关于作业量的规定引发争议,焦点汇聚在无作业或者减少作业量上。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新课改倡导个性化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的过程中,更多扮演的是鼓励、引导和启发的角色,而非简单地传授知识。要真正解决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只在时间上做规定是很难解决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对作业的研究视角也应该转移到做什么?怎么做?改变目前靠作业数量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粗浅做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语文教学的渠道主要是课内和课外两条线,如何抓住一个“点”,使学生的课内外学习两条线结合起来,减少学生重复无效的学习环节和作业内容,追求学生学习过程的高效能,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策略。主题阅读推广者刘宪华校长期望语文教学借“主题单元”这根“藤”串起儿童浩如烟海的阅读之“瓜”,倡导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整合在一起,将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对小学语文作业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那么,在作业设计中能否也抓住一个关键点,串起课内课外阅读的一条主线,系统地将阅读、积累、创作融为一体,改变目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散乱”而无效的局面呢?笔者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语文作业设计,谈谈自己对语文自主性作业设计的探索与思考。

  一、围绕教材拓展阅读是语文自主性作业的基本导向

  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落实在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兴趣不稳定,而阅读又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仅靠教师号召很难培养起学生的读书兴趣。首先要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让儿童由兴趣点产生阅读自觉性。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每当学过课本之后,会对课文作者、故事情节、文中人物或者相关背景等产生兴趣。我们顺势抓住学生兴趣点,以课文为依托进行拓展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应该是家庭作业的基本导向。其次,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没有主题的阅读往往是散乱的,引导学生围绕同一主题寻找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有效阅读,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从不同侧面收集到阅读信息,并通过在课堂的集中交流,汇集在一起,达到聚小流而成江河之效果,大幅度地提高阅读效能。

  如学习了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后,学生们查阅了安徒生的资料,但关注点却各不相同。有的学生注意到不仅我们中国的教材中有他的文章,而且在所有英语国家中,他的作品也是青少年教育的范本;有的学生了解到安徒生一生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他的童话《海的女儿》、《丑小鸭》、《野天鹅》,寓言 《皇帝的新装》、《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小说 《幸运的贝儿》被译成80多种文字,《一个母亲的话》曾感动了全天下无数的母亲;有的同学知道了安徒生一生凄凉的生活环境:他的家很简陋,只有一间破烂小屋,父亲却把它布置得像一个博物馆,墙上挂着图画和做装饰用的瓷器,橱窗柜上摆满了一些玩具,书架上放满了书籍和歌谱,就在门玻璃上还画了一幅风景画;有的学生把安徒生成为作家后说过的一句话:“我的人生就是一个童话。这个童话布满了流浪的艰辛和执着追求的曲折。我的一生居无定所,我的心灵漂泊无依,童话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 介绍给班级同学,向同学发出倡议:让我们继续走进“安徒生童话王国”,让安徒生童话也成为照耀我们一生的阿拉丁神灯!

  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阅读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发现所学文章中的兴趣点,点燃阅读导火索,由“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同时还要注意阅读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随着年级的增高,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推荐或学生自行选择整本书进行阅读,还可以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或家长、学生“亲子阅读”活动,使学生走进书海,体验阅读的快乐,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依托教材进行创作是语文自主性作业的核心内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我们要改变写作教学方式,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从写自己想说的话入手,写真话、实话、心里话,抓住学生与文本碰撞时所产生的独特感受作为极好的训练时机。我们要充分利用儿童天生具有的敏锐感情和丰富的想像,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把它作为儿童创作的源泉。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