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烟台市芝罘区毓璜顶小学 作者: 王洪利 已有0人评论 2016/4/1 12:16:41 加入收藏
“循环写作”是我校开发的一种写作训练模式。叶圣陶老先生认为教师“改作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教师“改”得再好也是形成不了学生能力的,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才是终身受用的。循环写作改变了传统的学生写、教师改的写作方式,把“改作文”作为训练学生写作方法和写作能力的途径。它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把学生被动写作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整个写作过程由学生自主控制,学生成为写作过程的主人,学生的差异成为学生再学习的资源。这一做法不仅具有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它既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检验和培养,也是合作学习的成果,完美地将自主与合作学习结合在一起。学生写作的能力、修改的能力、鉴赏的能力、质疑的能力在循环写作过程中都得到很快地提升。
“读书论坛”是我们训练学生读整本书的一种策略。《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读整本书。这个目标看似简单,其实要让学生把一本书读懂、读透,形成读书的能力并不容易。读书论坛在教师的调控下,让全班(或分组)同读一本书,学生借助于论坛,就某一话题展开有效的讨论。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激发了读书的兴趣,引发了深入的思考,促进了自己对整本书的立体感知,培养了自主读书的能力。可以这样说,“读书论坛”活动,既鼓励了学生读,又鼓励了学生写;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行为,又尊重了学生的群体行为;既培养了自主能力,又培养了合作能力,是集读、思、辩、评、写为一体的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每次论坛都是学生之间价值观的交锋,也是学生对人生价值的再思考,更是学生一次写作练笔的好机会。
作业改革使我们教师走进学法研究领域,掀起学习策略研究高潮,引进和开发了人脑训练、熟读熟记、137累积记忆法、批注式阅读、中华字经识字、专题学习等十几种科学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这些学习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能,更是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2、作业改革触发学科课程的重建
作业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和各种学习策略的应用,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越来越强,更使我校语文教学走进新的领域,对语文学科课程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尝试运用系统论的整体思维方式,从课程整体着眼,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结构性剖析,在认真分析儿童年龄特点和小学语文学科特征,确立了我校语文校本化教学改革的主体思路,即“早认早读、以诵促读、专题积累、展示分享、读写一体、学以致用”。同时我们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进行关键词筛选,提炼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十八种能力,即“能认字、会写字,能朗读、会复述,能交流、会讨论,能修改、会合作,能想象,会判断,能比较、会辨别,能收集、会整理,能写作、会评价,能策划、会应用”。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我校语文教学“诵、思、辩、评、创、听、说、读、写、用”十字一体化训练模式。同时,我们确立了三条训练主线:一是教科书教学,二是整本书阅读,三是语文实践活动。将语文课程分解为识字课程、经典诵读课程、专题学习课程、阅读课程、写作课程、读书课程、学法指导课程、语文实践课程等。
在语文课程校本化重建过程中,教师的语文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他们会用整体的眼光看待语文教学,从小处说,教师不再仅仅把教学活动局限于一本教材、一个知识点;从大处说,他们不再仅仅把教学视野限定在一个孤立的课本中、一堂独立的课中。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的语文素养在大语文课程教学中得到全面提升。我们通过调查和数据统计,发现一至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综合能力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一年级学生,一个学期就完成了1500字的认字量,80%的学生能够进入独立阅读状态。二年级学生完成人均150字的短文写作,特别是组词作文,几乎每个学生都是张口就来。三至五年级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变得爱读书了,会思考了,能辩论了,会评价了,尤其是他们对整本书的立体感知能力明显增强;学生的收集能力、整理能力、策划能力都得到很快的提高,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收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