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付晓洁 林美钦 已有0人评论 2016/12/3 8:12:23 加入收藏
——二外附中德育工作机制建设实践研究
二外附中 付晓洁 林美钦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是培养人的家园,是民族未来希望的摇篮。学校德育如何适应“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呼唤,培育出实现“中国梦”的更多更好的合格优秀人才,构建好德育工作机制,是要解决学校德育在新形势、新环境和新发展中的客观现实问题。
一、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中德育机制建设的问题提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着下一代人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关系着亿万家庭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更关系着国家、后代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因此,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中德育机制建设问题,就成为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德育机制建设”是指:学校优化德育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保障有效运转,达到预期目标而构建起操作系统和操作方法的过程。
(一)生态文明教育赋予了“德育机制建设”新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呼唤,是新时期赋予学校德育的历史重任。生态文明教育赋予“德育机制建设”的新内涵,就成为一个需要理性思考的客观现实问题。
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是适应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将生态文明的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融入学校一切活动中的全员教育、全程教育、终身教育过程。学校以生态文明为发展导向,切实负起时代和历史的责任,为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而培育出更多更好的合格优秀人才。学校德育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是教育者依据教育和人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用一定的社会多方面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思想、言行给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和培养,以使他们形成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健康心理品质教育等。生态文明教育的理念是崇尚自然,既要求人有良好的生态伦理观念,又要求人要有良好的生态消费观念。生态文明的价值观认为不仅人是主体、有价值;自然也是主体、也有价值。由此,作为导向的生态文明教育与学校德育的“立德树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一种全新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念赋予学校德育新内涵,同样使学校“德育机制建设”有了新的内涵。学校“德育机制建设”是学校德育创新发展的有力保障,是学校德育有效性的具体体现。因此,学校“德育机制建设”只有把握好作为导向的生态文明教育赋予其新的内涵,才能使学校“德育机制建设”有序发展创新。
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赋予“德育机制建设”的新内涵,概括起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学校德育目标任务中的新内涵。在“增强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确立远大志向,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规范行为习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文明行为和提高基本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体现出新的内涵。即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的统一。将“学习生态文明知识、规范生态文明行为和养成生态文明习惯”溶入到学校德育目标任务之中,溶入到学校“德育机制建设”之中。
二是学校德育规范管理中的新内涵。学校德育规范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制度、规范、规程等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工作效果。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即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因此,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校德育规范管理是“德育机制建设”的新内涵所在。
三是学校德育科学方法的新内涵。学校德育科学方法是指:学校德育工作者在所有德育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正确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认识论和方法论是统一的,“实事求是”是最好的例证。在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学校教育中,传统的德育方法自然影响着“德育机制建设”的进展与创新。因此,学校德育科学方法中体现出生态文明的新内涵,才能使学校“德育机制建设”更为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
(二)生态文明教育带给了“德育机制建设”新需要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想信念上的精神支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铸魂工程”。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是适应建设美丽中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的时代需要,是探索“富有特色、关注人、关注自然环境”的办学新路。因此,生态文明教育赋予“德育机制建设”新需要就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
其一,生态文明教育需要“德育机制建设”更新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核心和精髓,是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的价值引领。因此,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首要问题就是“德育机制建设”要更新观念。有什么样的价值认知,就有什么样的精神追求和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 “中国梦”的具体体现,“中国梦”是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学校“德育机制建设”要更新观念,就是要树立“中国梦”、“美丽中国”和“核心价值观”的先进科学理念。在先进科学理念的统领下,创新发展“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的学校“德育机制建设”。
其二,生态文明教育需要“德育机制建设”创新制度。制度即规程,是指在一个社会组织或团体中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机制是制度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配套制度。制度是基础,机制是关键。制度建设是机制建设的运行载体,机制建设是制度建设的系统运作。在生态文明教育的导向下,学校德育制度建设要把握好新需求、新变化和新趋势,把握住学校成员新的追求和需求,对传统的德育制度进行修正和创新。制度承载着价值,传递着理念,是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保障。可见,学校“德育机制建设”中的创新制度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客观需要。
其三,生态文明教育需要“德育机制建设”求新模式。研究思考具有特色的学校德育工作模式,这也是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需要“德育机制建设”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学校具有特色的学校德育工作模式是指:学校德育工作具有特色的结构特征与存在形式。是指一种成型的、能供人直接参考运用的完整的德育教育工作体系,以此来发现和解决过程德育中的问题,运用德育工作手段,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实现德育工作既定目标。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是使学校成员形成一种新的生态文明自然观、生态文明伦理观和生态文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崇尚自然、热爱生态、关爱生物、善待生命”的道德情操。这就需要学校德育根据生态文明教育对象和内容的不同特点,构建好与生态文明教育相适应的德育管理工作模式。生态文明教育生不仅使学校成员获得对生态系统知识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具有引导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生态价值观和塑造美好的生态情感的功能。由此可见,缺少学校“德育机制建设”中的求新模式,将会严重影响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进行。
(三)生态文明教育创建了“德育机制建设”新环境
在党中央大力推进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回顾学校十多年的生态文明教育探索发展路程,既是寻求办学新路之举,也是校园生态环境变化之程。学校在十多年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发展中,两个显著标志留给师生难忘的感悟。其一是2008年学校“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挂牌揭幕;其二是2014年学校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保的“生态教育大楼”落成进驻。两个显著的标志,两个发展阶段的新起点。特别是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保的“生态教育大楼”建成,展现了全新的校园生态环境。在这全新的校园生态环境下,学校“德育机制建设”问题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新的环境,新的思考。在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新环境下,学校“德育机制建设”自然要进行优化与调整。一是要正确处好“环境教育”与“立德树人”的辩证关系。环境教育是立德树人的载体,立德树人是环境教育的目标。通过美丽校园的环境教育,使师生树立生态文明道德观,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品质。可以说,环境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人感受幸福,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二是优化和调整学校德育机制建设中的“制度和流程”。在全新的校园生态环境下,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制度与流程与新环境不相适应。因此,采取一定措施将生态文明教育新环境需求下的“制度和流程”融入到学校德育机制建设中是至关重要的。要使学校“德育机制建设”达到优秀的目标,“细则”是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赋予了“德育机制建设”新内涵,带给了“德育机制建设”新需要和创建了“德育机制建设”新环境。由此可见,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中德育机制建设的问题是一个急需思考解决的客观现实问题。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