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作者: 杨东平 已有0人评论 2019/11/21 14:17:20 加入收藏
最近,有很多学生进入了这个学校,它的竞争力比很多知名大学高得多,它在世界五大洲的国家和城市有了很广的人脉,在培养未来的世界领袖。
▲Minerva大学成立只有短短五年,却被美国媒体誉为“颠覆常青藤的大学”,这也是一所不需要申请者提供SAT成绩,而录取率低于2%的美国最难进的大学之一
比尔·盖茨基金会中国的首席代表李一诺创办了一土学校,她在美国生活了很多年,我问她“为什么要办一土学校?”她说,第一,她不愿意孩子到公立学校接受残酷的应试教育;第二,她不愿意孩子到国际学校接受昂贵但是没有品质的教育。
我说,为什么你看不上中国的国际学校?她说,第一,中文不过关,学习六年八年之后中文还是不过关;第二,培养了孩子“人上人”的优越感。
三、学习是自己去做的事,而教育是别人对你做的事
北大附中毕业生王熙乔办的探月学院,他们认为在公办学校里花一年的时间去刷题是对生命的浪费,是没有前途的。探月学院的课程结构分为三类:一类是个性化学习;一类是项目制学习,一类是深度学习;他们是中国第一所加入了美国的新高考模式NTC的学校。
我们最近组成了一个创新学校的联盟,现在有案可查的27所,但是它们基本上都是没有办学资质,因为达不到任何公办学校或者民办学校的办学标准,比如土地、住房、资金,只是他们有社会需求,有家长认同。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一个新的教育场景正在出现,新的教育范式正在形成。
我们正在一个新旧交替的阶段,问题是如何从现在走向未来。未来学家、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创办人兼执行总监尼葛洛庞帝对教育问题有一个表述:我要提醒大家,要把教育和学习区分开来,学习是自己去做的事,而教育是别人对你做的事。
这个概念非常重要,所以我们现在越来越多地用“学习”来取代教育,包括国际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它们现在通常的提法是终身学习,强化学习(而不是教育)的概念。
四、面向未来的学习的第一个挑战是学习本身
第一个挑战是学习本身。
大家知道有一个著名的墙洞实验。著名的TED演讲的作者苏卡塔教授,他在印度一个少数民族不懂英语的社区墙上安放一台可以触摸、可以互动的电脑,过了三个月以后去看,这些学生不仅已经熟练地掌握了电脑的使用,掌握了基本的英语,而且对一些学科的知识,比如生物学达到了相当的深度。
苏卡塔教授的这个实验在印度各地都做了,这说明了学习是如何发生的,不是只有在课堂上讲课发生,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学习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称为SOLE:Self-organised Learning Environment,自我组织的学习环境,编辑注。)
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生观,相信每一个儿童都是天生的学习者。
有一个调查,5岁的儿童每年要提出4043个问题,但是当他到六年级的时候一个问题都没有了,九年级的时候已经披头散发、眼光黯淡。
要无限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这个口号是山东杜郎口中学提出来的,他们没有大专以上的老师,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习,最后成为最好的学校。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学生在走廊自己学习
我们最近去了韩国一趟,韩国的教育创新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和我们想象当中完全不一样。我们以为韩国只有小鲜肉、化妆品、面膜,韩国的创新教育是非常领先的,我建议大家有机会的时候多到韩国去看一看,打破我们的一些成见。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