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周贤:一个有活力的教育生态是如何形成的

来源:AHA社会创新学院 作者: 周贤 已有0人评论  2019/8/2 9:08:41  加入收藏

我的同事顾远在谈到中国的社会问题如此广泛如此迫切时,曾经引用过一句著名的话:“小即是美,而大是必须的” ;我要在这个说法上加上几个字,「 “小即是美”,而 “联成大” 是必须的,是可能的,同时也是需要每一个有志于此的个体,去持续学习和反复实践的」。

越是VUCA时代,越不可能有“简单问题的合作行为”。 如果我们希望小岛与小岛之间,小岛与更多的伙伴之间,形成联结,充满活力,产生力量和影响力。那需要每个小岛都具备真正的自主联结能力。而不仅仅是关注自身单向度的发展。

接下来,我来介绍群岛作为一个加速器,几条基本的运作原则之一。

1)在群岛,每一次学习都是深度协作的练习

群岛还有一个别称,叫做 “永不毕业的教育者大学”。其实,群岛里有各种各样的学习模块,除了内容本身之外,其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深度协作的练习。

小岛们在一起做过电台去提炼和传播团队管理的经验,一起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做成帆布包在陌生城市里销售,一起结成不同的开发小组迅速产出新的产品…. 有时10人,有时5人,有时又会不断穿插进行。 而每一届小岛加速学习完成的毕业作品,就是一年一度、中国仅有的Unconference形式的群岛大会。

2019的群岛大会,是由分布在全国19个城市的30位教育创业者(小岛),在自己的创业工作和家庭照顾之外,利用70天的业余时间,远程在线协作完成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创新大会。这样漂亮的毕业作品,看起来似乎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筹备完成了;而事实上,前面的几乎长达一年的各种不断尝试碰撞、交互与合作过程,则是冰山下的坚实基底,不为人们所看见却真实的逐步构建而成。

一说到走访或者游学活动,可能我们脑海中第一个蹦出来的词就是:“组织方” —— 往往这样的活动中,会有一个组织方,事先设定好所有的走访路线,为参与者们安排好食宿,并带领大家按照既定的路线一路走完。

但是,在群岛的游学中,是没有“组织方” 的。

小岛们自己协作,与台湾各家教育机构进行事先的联系,设计好几条不同的路线;大家各自结对,拼好各自的住宿地点;游学时,有的人对教师培养感兴趣,就会走国立师范学院的路线;有的人对设计产品感兴趣,就会去台湾的d-school设计学校这条线路;有的人对小微学校感兴趣,还会有另外一条路线......

每天大家清晨各自出发,晚上再找到一个共同的地点进行当天的经验复盘和信息分享,然后再根据真实情况和需求去自主调整第二天的路线…。

2) 在群岛,教育和创业是融合贯通的实践

群岛推动的共同愿景是教育3.0的发生。

在教育3.0 中,学习者自己就是学习网络的连接者、学习内容的创造者、学习体系的建构者。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权利和能力,自由地在社群中基于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创造属于自己的学习体系和独特的学习节拍;同时,又通过自己的智能、以及与他人的合作和创造,来丰富和扩展他所在的学习社群。

那么,同样的理念,是不是也发生在我们作为教育创业团队的日常工作方式、团队管理、和网络构建中?

如果一个教育团队,号称他们的教育服务能够帮助孩子们自主的学习、自由的学习、充分鼓励想象力和创造力;结果到团队内部一看,仍然是威权的管理模式,僵化的工作方式,自上而下的管控形态…. 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他们能够提供自称的“以人为本”的教育。

0
0
关键字:活力 教育 生态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