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杨雄里:用脑研究成果改进教育,大脑终身可塑

来源:《教育家》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9/2/25 14:57:40  加入收藏

杨雄里,中科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神经生物学家

科学技术发展至今,探索解决人类未来问题的新途径已成为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宇宙对于人类来说,是谜一般的存在,而在人类自身的“三磅小宇宙”——脑研究领域,科学家们认为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是重要目标。面对这一终极挑战,世界各国纷纷出台“脑计划”。初冬沪上芳草未歇之际,我们就“中国脑计划”的推进工作以及脑科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采访了“中国脑计划”的推动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家杨雄里教授。

午后,暖阳斜照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明道楼上,光影婆娑。穿过窄长略显昏暗的过道,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跃然眼前——杨雄里院士已早早在办公室等着我们。走进院士的办公室,当满壁书籍杂陈眼前时,方寸斗室可纳乾坤之感油生。我们长达三个小时的访谈,便在这墨香弥漫而又静谧的书卷堆中开始了。

一、“中国脑计划”要只争朝夕

大脑是目前人类在万千世界中发现的最为复杂的系统,也是人类自身的未解之谜。放眼寰宇,脑科学——这一神秘而又充满挑战的研究领域,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发展关键期。一方面研究发展的态势迅猛,另一方面社会的需求强烈。“我们处在阐释人类大脑奥秘的关键时刻。在这个重要的基础和应用前沿领域,中国必须占有一席之地。”杨雄里的话音铿锵有力。一下午的访谈中,面对记者提出的问题,他的回答思路清晰、条理分明,令人深切感受到其治学之严谨。

世界各国相继启动“脑计划”。近年来,脑科学研究已成“兵家必争之地”,吸引了全球众多顶尖科学家投身其中,欧洲、美国、日本等已在这一领域率先“发兵”,将脑研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3年,欧盟启动10亿欧元的“人脑计划”;同年,美国宣布启动45亿美元的“美国脑计划”;2014年,日本也启动了大型脑研究计划。从各国已启动的脑计划来看,美国侧重于研发新型脑研究技术,并提出“记录神经环路中每一个神经元的每一个锋电位”的口号;欧盟从脑连接图谱角度,以超级计算机技术来模拟脑功能;日本于2014年出台的“脑计划”,则聚焦以狨猴为模型研究各种脑功能和脑疾病的机理。

杨雄里谈到,2015年,中国提出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的战略部署,并初步形成了“一体两翼”的结构框架。“一体”,即以阐释人类认知的神经基础(认识脑)为主体和核心,“两翼”即脑重大疾病诊治(保护脑)和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模仿脑)。目标是在未来十五年内,在脑科学、脑疾病早期诊断与干预、类脑智能计算三个前沿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

“世界各国都在紧锣密鼓推进脑计划 ,中国不能落后于人。这是为国家、为民族、为下一代争未来的事。要只争朝夕!”曾经留学美日多年的杨雄里始终保持着对国际学术前沿的高度关注,他清晰地感受到各国政府和学界在脑科学和类脑智能领域的激烈竞争。

为“中国脑计划”呐喊。“我在上世纪60年代初进入这个领域,那时正值脑科学、神经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统一学科崛起的前夜,因而有幸见证了半个世纪来这一领域所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对于不少新闻报道中将他称为“中国脑计划”的筹建者,杨雄里笑着自谦:“我可不敢自居为筹建者、推动者,我只是早期参与者之一。”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