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都观察家 作者: 秦晖 已有0人评论 2019/2/23 10:11:23 加入收藏
与科学创新相比,文学创造更能自由发挥,数学需要严格证明,文学连神话都可以编。既然文学更不受所谓存量知识的影响,文学创造也不是能教得出来的。曾经有人问鲁迅先生能不能把成为文学家的经验写成一本书,教大家如何成为文学家。鲁迅先生说,关于《小说作法》之类的书已经很多了,但他不知道哪个小说家是看了这些书学会创作的。
自然科学的创造性比小说创造受到更大的约束,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我相信爱因斯坦肯定读过、考过经典物理学,但是绝对不会读过相对论创造学。读过、考过经典物理学的人,很少成为爱因斯坦,但是想从相对论创造学中学做爱因斯坦,更是缘木求鱼。所以,埋怨今天的学校只教存量知识而不教人如何创造知识,虽没有说错,但是并没有意义。因为,学校根本没有办法教人怎么创造知识。
当然,我前面已经讲过,如今所教的“存量知识”究竟是真知,还是“存量谬误”,这是真正的问题。我还要说,有很多存量知识不是教得太多了,而是教得太少,甚至根本没有教,比如关于公民权利的基本知识。民国年间,很多地方在小学就开设《公民课》,教孩子从小做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民,不是一切都听皇上的传统臣民。《公民课》强调现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育、基本伦理教育与民主法治教育。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底线伦理教育,不一定强调什么东西是最好的,但是应该教育大家什么东西是最起码要做到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保护私有财产就是提倡大家要懂得——这个东西是我的,那个东西是你的;你不能抢我的,我也不能抢你的。有些人很霸道,认为“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随意抢别人的东西,那不等于抢劫吗?市场经济不能容忍霸道的人,如果我想要你的东西,你想要我的东西,我们之间只能交换。为了治霸道的人,首先要讲每个人都有不能侵犯的公民权利。大公无私、自愿捐献当然很好,但前提是自愿,不能强迫别人大公无私。没有这个底线,这个社会就会把抢劫,尤其是有权的人抢劫无权的人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比如我有权就可以拆你的房子,把你赶走。在这些方面,的确有很多存量知识应该教。
回来讲创造力从哪来?
第一,社会要为创造提供尽量大的自由空间。知识创造、人的创造力首先不是教育体制问题,而是社会体制问题。创新是社会培养出来的,一个成功的创新机制其实就是一个成功的社会机制,这就是我讲的“教育有问题,但不是‘教育问题’”。
第二,社会要能对各种创造进行理性选择。有了自由之后,是不是就有正常的创造力?当然也不是。曾经有一个时代,中国非常鼓励创造,叫做“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但是社会需要能带来好结果的有效创新,不需要胡思乱想的伪创造。
有充分鼓励创新的自由环境,又有良好的创新鉴别机制,还怕国人缺少创造力吗?发达国家之所以可以发挥人的创造潜能,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社会机制,至于他们的教育到底有多少培养创造力的奥秘,我是很怀疑的。
应该指出,被指为“压抑创造性”的社会体制,从来不乏这种“伪创造”或“奉旨创造”的土壤。比如后宫三千佳丽,千方百计地想着取悦皇上、鹤立鸡群,怎么化妆之类的创新很多,但和社会大众基本没关系。“文革”把大家的思想搞得很僵化,也不在于那个时候传授的存量知识太多,或者说客观标准太强,只在于那个时代除了“奉旨创造”以外,消灭了一切创造自由。
▲ 文革中被毁坏的佛像。另有地区为了保护佛像,将其用泥糊住以“隐藏”起来。
三、反对唯智教育,更反对唯神学教育
现在提到教育改革,有人说教育不能只教书,还要育人,这话是不错的。甚至,有人认为要破除工业时代的知识工厂、理性主义的惟智教育。很多批评是有道理的,但是也给人一种印象,似乎我们现在的教育已经过了工业文明、理性主义这一关,已经等着后工业、信息时代或知识经济这一类的教育。
我一直反对把教育按照经济的发展阶段划成前工业、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我们能够不经过工业时代就直接跨越到后工业时代吗?我很怀疑。根本的教育理念是文明长期积淀的结果,不是每几年就变一下。更重要的是,“工业文明时代”教育的精髓——理性主义,在我们的教育中体现了多少?
大家知道,欧洲中世纪的教育基本上是神学教育,当时有一种说法,叫做“科学成为神学的奴婢”,意思是科学的目的在于证明上帝的英明。神学和迷信有很大区别,尽管前提是相信上帝存在,但非常重视逻辑推理和论证,不是只要信,而是要论证,从古希腊、古罗马开始就有此传统。
神学由此派生出哲学、天文学、数学等等。就像牛顿,把力学写成厚厚一本书,最终还是要证明上帝创造的世界多么有规则,不是杂乱无章的,而且最终推动力来自上帝。所以,科学不能取代宗教,因为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如果一直问下去,最终会进入一个未知的领域。所以信仰和知识并不排斥,但是信仰容易走火入魔,不准别人有其他的信仰,中世纪就出现过把人烧死的事。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