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高考指挥棒是引领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来源:山东教育社 作者: 管恩武 李 勇 已有0人评论  2019/1/30 9:43:57  加入收藏

5.大力推进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分类考试。这次新高考改革有一个重大的制度设计,就是推进本科与专科分类招生。在我国高中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之后,我们没有理由再用一张试卷去为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选拔学生,否则,每年将有近一半的高中生陪着考本科的孩子学习,这既不利于优秀学生的学习,更不利于学业处于中下水平学生的学习。为了大力推进本专科分类考试,我省进一步完善春季和夏季高考制度,夏季高考以本科招生为主,兼招部分专科,春季高考以高职高专招生为主,兼招部分本科。同时,春夏高考又为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分别设计了三条具体入学通道,这就为不同的学生走不同的升学通道提供了制度保障。

山东省教育厅举办高考改革媒体记者培训活动

6.探索“四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招生模式。这次高考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就是要打破唯分论,推行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参加我省高考综合评价招生的考生,其综合成绩由夏季高考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成绩,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高校考核成绩(含笔试、面试等)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绩等按比例形成,其中夏季高考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50%;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遵循“谁招生、谁评价”原则,由招生高校组织专家采取集体评议的方式,依据学生综合素质信息和报考专业的相关性进行赋分。

招生高校以考生综合成绩为基础,对学生个人的特长、能力、高中阶段学习表现以及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等进行重点考核和综合测评,将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和标志性成果作为考核和测评的重要内容,择优录取考生。

7.探索英语“一年两考”新模式。现行英语一年两考模式,考试结果由于实行原始分表达,学生只要考不了满分,大都会参加第二次考试,很难真正起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省从实际出发,将外语科目考试分听力和笔试两次进行,听力部分有两次考试机会,安排在高三上学期末进行,笔试部分有一次考试机会,与国家统一高考同期进行。这一改革降低了英语听力考试的风险,同时,为今后推行英语听说、读写分类考试,实行机考,以及优化听说、读写考试的分值权重奠定了基础。

8.探索春季高考技能测试新模式。从2020年起,我省春季高考统一考试的技能测试,可根据需要采用笔试、实际操作,或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强化测试内容的技术性、综合性和随机性。技能测试时间安排在上一年度7—12月份进行,考生最多可参加两次测试,取最好成绩计入。这一考试模式的特点是:技能测试模块和测试要求公开,增加技能测试的难度,有利于引导中职学校全面加强专业技能教育。

六、高考综合改革永远在路上

记者:伴随着改革开放,高考走过了41年的历程。41年里,高考的改革一直跟随着时代的步伐,回应着国家和社会的关切,向着更加科学和完善的方向发展。请谈谈您对高考改革的体会。

张志勇: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综合改革永远是一种遗憾的艺术。

1.高考改革最大的制约因素是高考能力。这个高考能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考试组织实施能力,二是考试命题能力。不能不说,这两个方面的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的高考改革进程。高考改革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再好的理想,实施不了也没有意义。比如,受制于考试能力,我们现在还无法将体育、艺术等科目纳入高考选科范围,对于具有体育、艺术天赋的孩子来讲,无疑是非常遗憾的。包括大多数省份,目前还不能把技术纳入选考科目,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还有,高中学校在应对高考时之所以流行“刷题现象”,还是受制于命题技术和命题能力,在考查高中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上存在不足。

2.高考内容改革高于高考形式改革。在高考综合改革中,人们非常重视考试方式和招生方式的改革,深化高考内容改革是这次高考改革的重要任务,其重要性比考试形式和招生方式改革更加重要。

高考考场   

关于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首先,我主张取消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缩小版的课程标准,只要存在考试大纲,国家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高中教育中就没有地位。解决这个问题的重大契机就是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个学科都编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可在质量标准的基础上研制各个学科的测试大纲,并把测试大纲作为国家新课程标准的组成部分。这样,就形成了学科内容、学科质量标准、学科质量测试标准相统一的新课程标准。其次,整个考试内容的改革要继续推进从“知识能力立意”向“知识能力素养立意”转变。最关键的是,知识考核要结构化和跨学科化,素养考核要情境化和实践化。

3.确保高考改革公平与效率的统一需要政策组合拳。多年来,人们对高校自主招生和高考综合改革中推进综合评价招生,一直有一种质疑的声音,就是这种招生方式不利于农村考生,认为这种招生方式农村考生会吃亏。其实,高考改革永远面临着一对矛盾,这就是人才选拔的效率和人才选择的公平之间的矛盾。解决这对矛盾,实现人才选拔效率与人才选拔公平的统一,必须采取组合拳,或者说要综合施策。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它本身是着眼于解决人才选拔效率的,不是解决人才选拔公平的,解决人才选择的公平问题,必须通过国家重点高校招生计划的合理分配来解决,如推行重点高校农村专项等。

4.高考改革需要在“两头放开、中间统筹”上下大功夫。高考改革在战略选择上,我一直主张要采取“两头放开、中间统筹”的做法。所谓“两头放开”,就是重点高校的招生改革和高职高专的招生要放开。这里的“放开”,就是要给予这些高校招生更大的自主权。这里的重点高校,说到底,就是国家举办的部属高校、“双一流高校”。这些高校的招生要更加符合人才培养规律,一旦这些高校的改革走上了正轨,就能带动我国整个高等教育全局。而且,这些高校的数量有限,改革的风险总体是可控的。高职高专招生放开的条件已经具备,我国已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并正在向普及化阶段快速迈进,高职高专的招生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不具有高竞争性和高利害性,可以放权让高校自主招生。所谓“中间统筹”,就是普通本科高校的招生,继续采取国家统一高考、统一招生的方式来进行。这一部分仍然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竞争性分配的主体,要采取更加高效的考试、招生和录取方式。

5.高考改革需要坚持“考试小改、招生大改”的正确方向。2010年,在教育部举办的为期10天的高考改革方案专题论证会期间,时任基础教育二司司长的郑富芝同志曾提出一个“考试小改、招生大改”的主张。就是说,高考综合改革的关键是招生改革,而不是考试改革。现在,我们面临的局面是考试改革轰轰烈烈,招生改革几乎悄无声息。所谓“招生大改”,无非就是要扩大高校招生的自主权,要推动高校特别是部属高校扎实推进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只有部属高校动起来,高考综合改革的全局才能活起来。高考综合改革是需要付出极大改革成本的,应采取切实措施,特别是利用财政拨款杠杆,鼓励和支持部属高校进入高考综合改革主战场。

6.高考改革急需加大外语科目改革力度。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中国人对英语的学习一贯非常重视。在世界上,像中国这样重视英语学习,且与本民族通用语言学习具有同等地位的恐不多见。长期以来,人们对英语科目改革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英语学科在高考总分值中占有的权重偏高;二是在国家三门统一高考科目中,语言学科占了两门,在高考总分值中占比偏高;三是高等学校不同专业对英语学科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基于以上意见,推进英语学科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应适时启动英语学科能力等级考试,不同高校可以把英语学科能力考试的等级作为报考本校的基本门槛。

7.高考改革需要充分认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果的重要价值。 

录取现场媒体开放日

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果纳入高校招生依据,是这次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点之一。必须承认,纸笔测试在检测考生的知识技能方面是高效的,而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创造能力的检测是困难的。之所以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果纳入高校招生依据,就是要突破单一的纸笔测验的局限性,增强人才选拔的科学性。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必须以课程为载体,要全面开设综合实践课程,不要到国家课程之外去为学生准备综合素质成果。二是高校招生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考核使用,在全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主要考核学生提供的综合素质成果与报考专业之间的关系,通过学生提供的综合素质成果,科学评价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的兴趣、基础和能力。

8.高考改革的诚信环境只能在改革中逐步形成。谈到综合素质评价成果进入高考录取体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诚信问题,认为中国当前还不具备这样的改革环境。其实,对待改革我们不能采取投鼠忌器的态度。我们不能因为可能存在诚信问题就不改革,或者等待诚信环境好了再改革。正确的态度只能是,用制度来保障改革的诚信环境,用不诚信者付出的代价来营造诚信的环境。2017年,我省接到15位参加自主招生考生造假的反映,我们经过周密严谨细致的调查,确认这些考生在自主招生中确实提供了虚假材料,按照教育部30条招生禁令,坚决取消了这15名考生的当年高考录取资格。

(本文图片由王占波摄影)

0
0
关键字:高考 指挥棒 引领 新时代 教育 现代化 强大 动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