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高考指挥棒是引领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来源:山东教育社 作者: 管恩武 李 勇 已有0人评论  2019/1/30 9:43:57  加入收藏

其二,这场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考试方式改革,包括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分类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和等级考,实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等等。

二是录取方式改革,包括“两依据(依据国家统一高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成绩和三科等级考科目成绩)、一参考(参考学生综合素质)”招生模式;探索综合评价招生改革;改革学生志愿填报方式,采取专业+学校志愿填报和投档模式,推行“一档多投”改革,等等。

三是招生体制改革,包括推进录取批次改革,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规范加分项目,提前批招生改革,等等。

第三,高考综合改革的本质是什么。

这就是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孩子选择权,就是给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升学通道。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之后,我们所面临的情况是:孩子的差别是很大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他们的选择是自由的,我们就是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多样化的适合的入学通道。

这次高考综合改革突出了以下四个方向:

一是强调基础性,突出选择性。一方面,通过建立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制度,从机制上保障高中学生修习好国家规定的所有必修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综合素质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建立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制度,赋予高中学生课程选择权和考试自主权,高中生在修习必修课程的同时,有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

二是建立多元升学管道,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升学通道。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分类考试、多次考试、考试科目设置、录取模式等方面,真正突破了过去“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为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升学通道提供了可能。

三是给高中和高校办学自主权。高中学校有权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多样化选择为旨归,强化学科课程建设,开设特色优势课程;高校有权根据办学定位和专业要求,确定选考科目、招生标准和招生办法等,选择自己适合培养的学生,等等。这两点突破,为这次高考改革突破高中教育单纯追求升学率、高等学校招生单纯以分取人的弊端,保障学生接受选择性教育的权利和高等学校的自主办学权,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是打通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次高考综合改革,强调增强高校与高中教育的关联性,其关键制度设计是“高校选科”“高中选课”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标志性成果进入高考录取体系。

最后,高考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对于这次高考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2014年人民日报在盘点“中国改革元年”的各项改革时,将高考改革作为着眼于涉及深层次利益调整、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九项“重头戏”改革项目之一。一方面,高考综合改革将成为牵动整个教育系统综合改革的“发动机”,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从快速普及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另一方面,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创新人才支撑,让全社会共享教育创新给整个国家带来的“人才红利”。

五、高考综合改革“山东方案”的主要特点

记者:2018年3月,《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出台,内容涉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夏季高考、春季高考等多个方面。有人将山东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称为高考综合改革的“2.0版”,那么,高考综合改革“山东方案”都有哪些特点?

张志勇:1.突出强化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的重要意义。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制度既是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管理的基石,也是高考综合改革的基础。普通高中教育首先是国民基础教育,涉及国民的基本素质,必须强调共同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既涉及普通高中生毕业的基本要求,也涉及高职高专入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涉及普通本科人才培养的共同素质基础。因此,我们强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的基本质量水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学科课程标准关于高中生学业质量合格的基本水平进行判定。

在这里,关于高考综合改革对高中教育的影响,人们不能只强调高中教育的选择性,而忘记了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必须明确,基础性是高中教育的根本。这个根本,既为国民素质奠定基础,也为高等教育奠定人才培养基础。

2.强化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成绩在高考成绩中的有效权重。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是这次高考综合改革推动高中实施选择性教育、鼓励支持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制度设计,也是打通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考试制度设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考重在考出学生的兴趣,考出学生的特长,是一种常模参照性考试。基于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考试性质的科学认识,我们在现有制度空间内尽最大努力增加等级考试的难度,加大等级考试分值在整个高考总分值中的有效权重。一方面,我们保持等级考试卷的独立性,坚持等级考考试时间每科90分钟,为保持等级考的信度、效度提供前提;另一方面,将合格考考试合格作为学生等级考考试科目的前提,不将合格考考试成绩带入等级考,保持等级考每科有效分值均为100分。这一做法,既最大限度地平衡了国家统考科目与学生自主选择的等级考科目之间的分值的平衡关系,又为高校科学选才增加了区分度。

3.探索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分数转换新办法。学生自主选择的三门等级考试科目按等级分计入高考总成绩,将每个等级考试科目的卷面原始成绩,参照正态分布原则划分为八个等级区间并确定相应比例,将八个等级区间内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八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我们的转换办法:

一是保留了等级计分方式的框架,是浙江、上海首轮试点等级计分方式的合理延续,且保持了夏季高考总分750分不变。二是等级计分区间参照正态分布原则划分为8个,既兼顾到考生成绩分布的科学性,又可以在同一区间内有效体现不同考生成绩的真实分布状况。三是等级考试科目每科原始分为100分,以20分作为等级成绩计分基数,经测算,如果配合做好命题相关工作,可以较好地避免考生成绩下移情况发生。四是通过对考生的原始成绩按照等比例转换法则转换,使不同等级考试科目间的考试成绩可比,同时保持每门等级考试科目内学生成绩排名顺序不变。五是考生的等级考试成绩依照等比例线性转换法则进行转换,会使不同区间内每一个分数点上都有考生分布,这样未来山东考生每科的等级考试成绩将连续不间断分布在20—100分之间。与原来3分一段的计分方式相比,山东的计分方式,不但可以防止出现等级计分临界点上的分数“小差异、大扭曲”现象,而且能够大大提高考生成绩区分度,大幅度降低同分人数,有利于维护考生大省的公平公正,有利于高校的人才选拔。

4.探索高校分专业选科新制度。先行试点省份出现了物理选考人数下降过大现象,引起了教育界和学者们的担忧。其实,先行试点省份考生之所以出现了所谓纷纷“弃选物理现象”,出现所谓报考大学物理专业的学生不选物理的“怪事”,不能不说与高校分专业选科制度不完善、高考志愿填报制度与高校分专业选科制度不匹配等因素有关。

我们在谋划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时,深入研究先行试点省份的经验和教训,推动健全高校分专业选科制度。2018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要求高校必须明确各专业选科要求,学生报考该专业时必须修习相关专业指定的高中相关学科,否则不能报考。这就为高中生投机性选课的做法关上了大门,这将对矫正物理选课人数大幅下降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要充分认识建立高校分专业选科制度的重大意义。它是高中学生选课的基本依据,是基于共同基础课程学习的选择性教育的根基,是打通高中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桥梁,是打破高校按照传统的文理分科模式进行总分排队录取模式、推进按专业(类)招生录取模式的重要基础。

0
0
关键字:高考 指挥棒 引领 新时代 教育 现代化 强大 动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