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陶西平:浅谈未来学校的模式

来源:《未来教育家》 作者: 陶西平 已有0人评论  2018/4/21 9:38:44  加入收藏

目前很多学校都建立了创客空间,这是学生们制作、交流、共享知识和资源,以及项目协作的场所,也是课程实施的环境。教师要把课堂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创客空间,鼓励学生创建物品、发明工艺、分享创意点子。学生能在学校的创客空间设计制作,发挥创造才能。从这个意义上看,创客运动将成为学习变革的一个支点。 

项目学习法(PBL)不同于学科单科学习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强调以学生们主动学习为主,不是传统的以老师讲授为主,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教师队伍更加活跃 

第五个是教师队伍更加活跃。十九大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在教育领域,把“人”变成“教师”,即“努力形成教师渴望成才,教师努力成才,教师皆可成才,教师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所有的老师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教育工作的终端是教师,学校教育的终端是学生。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不管是秉承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遵守教育规范、落实课程要求,都要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此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终端,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取得教育实效的关键。教育是创造性劳动,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实际组织者,是教育改革从理念转化为实践的桥梁。只有尊重教育终端的创造性才能使教育真正增强针对性,亲和力,实效性。而教师的事业激情和自主性是创造力的源泉,应该最大限度激活教师的创造激情和最大限度地赋予教师自主的创造空间。顶层设计是极为重要的,其最重要目的是为了激活终端,如果顶层设计的最终效果限制了终端、束缚了终端,那这个顶层设计是失败的。 

每年的10月15号,是世界教师日,今年世界教师日的主题叫做“增教师权能,促教学自由”。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干事,国际劳工组织的总干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执行主任,联合国的开发计划署的署长,联合发表了世界教师日的致词。致词提出,“教师向儿童、年轻人和成年人传授发挥其潜能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他们是社会长久实力的重要基础。”但全世界有太多的教师得不到从事极其重要的工作所需的自由和支持。因此今年世界教师日的主题——“增教师权能,促教学自由”——重申教师权能的价值,凸显世界各地许多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遇到的挑战,并且提出,要支持教师创新、探索和参与前沿研究能力的学术自由,对各级教育的教师都至关重要。另外,在鼓励教师专业发展、未来教育家成长的时候,都应该让他们回答 “你倡导什么”,这是发展的最大积极性,最能促进其发展。 

(六)教育技术更加前沿 

第六个方向是教育技术更加前沿,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是教育技术最重要的环节,目前的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管理、教育评价方面进展比较大,因为教育管理可以借鉴企业管理,教育评价可以借鉴企业评价,但教育信息化的关键还在于教学过程的信息化。 

目前我国对于人工智能尤为关注,“设置人工智能课程,开展全民人工智能教育。”除此,国务院还发布了一个文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我国提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三步走”发展战略: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因此,提出中小学要设置人工智能课程,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因此,技术的领先,在未来应该是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现在科学家、工程学家、教育家、未来学家,都对人工智能和未来教育做了种种预测,有的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发挥教育环节的辅助功能,有的认为它可以发挥教育环节的取代功能,有的认为是个性需求的服务功能,有的认为是优质教育的普及功能,有的认为是教育目标的分工功能,有的认为是学科设置的更新功能,有的认为是学校形态的改变功能,还有的认为是终生学习的常态功能。 

总之,大家预言了很多,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但是,教育需要时间和精力学会如何在教育中使用技术,同时始终专注于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一些在线工具,可以帮助教师跟学校领导者交换理念,激发彼此的热情,同时将过去属于个人问题转化为一个合作研讨过程。OECD提出了一个观点,“技术可以放大杰出的教学,但是再伟大的技术,也不能代替平庸的教学。”“重要的是,将 21 世纪技术单纯添加到 20 世纪的教学中只会稀释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在技术创新及技术整合教学方面成为积极主动的变革代言人。”先进的技术,必须得跟先进的内容结合起来。如果只是把原来印好的那一套加到信息技术里面去,那只会稀释教学的效率。 

(七)教育评价更加合理 

最后一个是教育评价更加合理,在未来学校里,需要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使这种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实际上一个是评价内容要全面,一个是评价功能促进发展。同时也要建立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超过100所美国私立中学计划以学生能力为核心,提供一份无标准化、不含分数的档案取代传统的成绩单,并希望将此项计划扩大到公立中学,以完全改变学生被评估的方式。取消成绩单体现了现代教育改革的野心,以期重建高中评估学生能力的的记录,从而改变大学挑选申请者的方式。其评估主要是看八个方面: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表达能力(口头和书面),领导力和团队写作能力,数理能力,国际视野,适应力、主创能力和风险承受力,品格和决策能力,思维习惯。这是对传统评价方式的挑战,适应健全人格塑造和关键能力培养的需求。但不能否认的是,真正完全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一个积极信号,我们的评价制度也正在试图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2017年10月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全球教育监测报告(GEM Report) ——《教育问责:履行我们的承诺》,对各国实现第四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即教育目标的进程进行监测,并着眼于公民和机构如何通过制定法规、实行监管、审计、媒体审查、以及民间运动的形式以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它重点强调了政府在提供普遍性优质教育方面的责任,并指出问责是实现此目标的必要条件。

此报告警示各方,在教育问题上,过多地指责任何一方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扩大差距,阻碍学习进程。全世界都一样,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指责不同的人。比如,老师可能指责家长说“你这孩子家长如何如何”,家长就反过来指责老师,老师可能指责学校,学校指责政府说“政府制度有问题”,然后政府可能指责社会,总之是相互指责。这份报告总体的意思,是指“教育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政府、学校、教师、家长与社会各界都与其脱不了干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说,“对每一个责任进行问责,能使教学学习和政府行动的目的,变得更加明显。同时问责的制度建立,需要遵循平等、包容,以及优质的原则。” 

对于教育的问题,我们应该对各方都进行问责,就如同报告中的图,教育牵扯到各个方面,有政府、学校、老师、学生、国际组织、家长、私营部门等等,各个方面都有责任。因此,要落实“目标四”,就应该重视各个方面责任的落实。 

沃尔特艾萨克森在《乔布斯传》里说了一句话,“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创造未来”,我们现在研究未来教育,一方面要预测未来,另一方面要创造未来。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十九大提出,“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面对未来学校的理想,需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同时又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策略。教育改革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艰苦的渐进的动态过程,充满着矛盾和困惑,充满着不同观点的争议,充满着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阻力,需要改革的担当和勇气,需要改革的决心和智慧。

0
0
关键字:未来 学校 模式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