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最终改变了世界的,是边缘人而不是精英

来源:中国教育研究 作者: 保罗·格雷厄姆 凯文·凯利 已有0人评论  2017/12/30 10:46:46  加入收藏

如何区分内部人和边缘人?

如果这样来看,这世界不外乎两种人,一种是内部人,一种是边缘人,那么怎么区分这两种人,我觉得有必要做一个测试。但是问题来了,大多数挑选“精英”的方法,都面临一个难题:是以他们所在领域的“出色度”为标准,还是以他们完成测验的出色度为标准?

所以,首先,我们用什么方法的测试最可靠。

如果选拔精英的方式腐化到不可理喻的程度,那么多数真正的人才,都将成为大多数人眼中的“边缘人”。

比如在艺术领域,有关艺术家的一个形象标准是:普遍而且贫穷。但如果你用这种方式去解读,非常有可能误判一个天才。因为普通而贫穷,不能代表所有可能成为伟大艺术家的人物形象。正如不是所有骑白马的都是王子一样。

在这里,最讽刺的是,测试竟然演变为“反测试”,因为,这恰恰是在一群不符合要求的人当中,来挑选出合乎要求的人。

比如,能在一般大公司中晋升,你往往需要懂一些政治等一些和业务没什么关系的事情,而真正有想法的人,却很少有时间花在这些不太相关的事情上面。

就像比尔·盖茨,他能把这么大一家公司经营好,但你很难想象,他会有时间和精力在通用电气领域里去一点点钻研。恐怕,即使是在微软内部,也很少有人能做到。

也许你会觉得有些奇怪,因为官僚结构的公司都是那样的,整体上看也没什么问题啊。但是你没有意识到,世界本不是这样运转的,官僚结构不代表世界上的一切。

这就是大公司经常被刚刚成立的小公司打得措手不及的原因之一。

而大公司员工,更无法意识到,他们所工作的环境,恰好就是一个巨大的、正运转中的、有着错误标准的测试。事实上,这些人就是内部人。

如果你是一个边缘人,打败内部人的最佳时机就是,在由腐化测试选拔出无能精英的那些领域做出点成绩来。

然而这实际上是一个陷阱,如果这个测验本身是腐化的,你再怎么杰出,你的成功也不会被认可,至少你这辈子都不会。你有可能会打败某些内部人,但实际上在更大的范围里,比如世界范围,特别是更为公正的领域内,你会因此丢失机会,没有任何成就感。

勇于冒险

即使是在一个有公正测验的领域,能成为边缘人也很好,但最明显就是:边缘人没什么失去的,因为你本来也没有什么。你可以去冒险,去尝试,即便失败又怎样,没有什么成本,怕什么。甚至,都很少有人在意你的失败。

相反,内部人,特别是那些成功的内部人,会被他们取得的成绩拖垮。就像是穿了一套不怎么样的西装,外表看上去还可以,但穿着它的人就会受它束缚,这些内部人穿上西装,自然不会去做一些看上去很蠢的事情,最可怕的事情,他们大多不愿意把这身西装脱下来。

边缘人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没人想当傻瓜,但是有资本,当傻瓜,还是很有用的。

当那些传统的东西不再起作用的时候,不仅是因为世界发展变化太快,或是世界变得更为复杂,而是有些人甚至愿意让自己看上去像一个傻瓜。

拆解

越是成功的人,心理压力越大,他的成功反而让他成为自身的囚徒。所以,如何去正确看待一个边缘人,就是看到内部人的弊端和束缚。

如果你去问那些精英、成功人士,他们生活中出了什么问题,他们首先会抱怨:我很忙,没时间。

我有一个朋友在谷歌做高管,他的财富已经积累到完全可以不用工作了,我问他,你会容忍一份工作的种种苦恼吗?他说实际上并不存在任何烦恼,除了那些多到处理不完的邮件。

精英们生活被严格限制住了,而这不利于他们思考和创新。作为一个边缘人最大的好处就是,你有大量的、连续不断的、不被打扰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另一方面,精英们普遍采取做回管理层,来应对没有时间的问题,他们往往被一群菜鸟包围,给他们提供帮助,或者实施监督。他们可以通过让菜鸟工作,来解决自己没有时间的问题。有些好员工,恰好也正是这么来的。但是这个方法其实无法解决的是:解决问题所要求的能力,都在一个人的脑袋里。菜鸟永远不能代替你去解决问题。

比如,著名玻璃艺术家戴尔·奇休利已有27年没吹制过玻璃艺术品,他有助手替他工作,但是,在视觉艺术中最有价值的创造,往往是不会通过“中介”来实现的。所以他27年来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艺术品问世。

理论上,你可以借助媒介达到你想要的结果,但实际上,媒介有它自己的生命,它不是你的复制品,不但取代不了你,还会误解你。有很多事情,如果你不事必躬亲的话,你就无法从中学习,无法得到提升。

那么,有没有一种解决问题的通用方法呢?其实,你可以试着把那些通常需要多人合作的事情,拿过来,尝试自己解决。

伍兹尼亚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自己做出了所有东西,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最后结果,更是无比精妙。他声称:Apple II 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找不出任何漏洞。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找到值得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并且找到任务的分割点,把一个任务拆解成几个任务,然后把不同的部分分发给不同的人。就像你找到整块巧克力上的凹槽,你把它掰开就会很容易。

如果你要打败那些精英,就要聚焦到事物的垂直面上,比如,同时担任作家和编辑的工作,同时设计并建造楼房。

在大公司中,程序设计、制作和发行,是由三批不同人完成。而在创业公司,通常只用一个人来完成。虽然创业者常常感觉到压力山大,但这也正是创业公司胜出的原因之一:能够快速发现和满足客户需求,因为他都只需要一个大脑来完成。

聚焦

精英人士的本领往往成为他们的软肋,因为人一旦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往往就会要想动用一切时间去做那件事。

精英人士的专注当然很有价值,但是他越专注于专业本身,却越容易忽略这一领域之外的世界,在其他领域,精英变得一无所知。

要想胜过精英人士的边缘人,这个时候你有两条路可以选:

第一条,便是让自己什么事都做一些。既然你选择一条狭窄的路,就意味你的收益可能会很少,但你可以广撒网,从不同领域的相似处获取利益。你可以横向竞争,也可纵向竞争,好比出书,不仅写写文章,而且给还要给书画上插图。

第二条,找到他们可能忽视的点,特别是那些新事物。如果目前你不擅长做些什么,不如考虑做一些新的、别人没做过的事。尽管做这些,暂时不会有什么成绩,但是你要知道,这件事目前没人比你更擅长,你一旦做成了,你就是这个领域的老大。比如雕刻,是把图片化的东西实体化。但是在杜勒尝试雕刻前,没有人把雕刻当回事,更别说艺术。

那些所谓的内部人员,除了比较喜欢做些固定的工作之外,还有一个既定兴趣,就是通常他们也希望能保持原有工作模式。

大多数公司也是如此。许多成功企业的唯一弱点,就在于他们不会想要去打破它现有状态,他们习惯了现有的状态并且安于现状。许多创新,其实只是用一个更廉价的选择,来代替目前选择,而许多公司,却永远不想尝试的原因在于,他们只看到了短期内可能会被牺牲掉的利益。

所以,作为一个边缘人,你应该努力去找那些内行人觉得不行、冷门的东西,而不是去做那些别人已经做得很好的东西,或者去模仿他们方式,试图做得比他们更好。

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新方法,并不是那些内部人觉得完全没戏的方法,而是那些内部人因为觉得它们还不够完善,因而被忽略的方法。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