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作者: 李一诺 已有0人评论 2017/12/27 10:32:07 加入收藏
孩子天生就是充盈的。孩子的笑容会总会让我感觉到,他们对自己的认知是很小就有的,如何保持这种最本真的认知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好的教育是土壤,每个孩子都有生长的方向,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土壤准备好,让他们好好地生根发芽。
在一土,孩子们会每天都会在晨会中认知自己的情绪并为自己设定目标,同时,在下午的总结中,去回顾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可以继续努力的方向。
我们说到内心力量和学习力,其实最终就是内驱力,从I won’t do it到I want to do it再到I did it,这就是我们以激发和保护内驱力为灵魂的个性化教育。
具体到教学现场,老师的角色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一个“引导者”和“教练”,以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譬如在语文课上,老师和孩子们共同探讨“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文”,并且绘制了一棵“语文学习树”,让孩子将自己希望在语文课学到的东西,以果实的方式写在树上,并且把自己的名字也写在上面。就这样,孩子们将“为什么学语文”的讨论内化成自己的目标,从而激发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内生动力。在这个过程中,第一设定了愿景和目标,第二开发了右脑,用画面的形式展示目标,这种对如何激发学生内驱力的深入的思考和巧妙的安排,在一土的课堂里屡见不鲜。
最近,中国教育界的泰斗级人物顾明远顾老来访一土,老师顺势将这次听课变成了顾老与学生的对话,鼓励孩子不仅要提出轻松小问题,还要争取提出有趣大问题。轻松小问题就是事实性的问题,有趣大问题是“为什么”的问题。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