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所有父母必须面对的现实:你的孩子必将平凡

来源:当代教育家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7/4/7 16:03:02  加入收藏

  三、意识到孩子的平凡,你才能正确认识他,真正理解他。

  有一对父母,自己都是精英。父亲是理科天才,数理化样样精通;母亲曾是文科学霸,饱读诗书,才高八斗。

  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满怀信心,父亲负责理科,母亲负责文科,坚信一定能够将其培养成一个出类拔萃的尖子生。

  然而很遗憾,他们的儿子恰好完美继承了父亲的文科基因,母亲的理科才能。

  一天晚上,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父亲反复讲了几遍,孩子还是一脸懵懂。父亲终于抑制不了内心的怒火,拍桌子,摔书本,“笨蛋、蠢货”骂了一大堆。孩子委屈地哭了半夜。

  母亲心疼儿子。第二天决定陪孩子去学校,坐在教室旁听。一节数学课下来,纵然聚精会神,母亲也只是勉强弄懂了个大概。

  晚上,放学回家。母亲决定自己来辅导孩子的数学,让父亲来辅导语文。

  面对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母亲也是前思后想,拿不定注意;本来很平常的语文题目,父亲也是抓耳挠腮,不明就里。说是辅导,结果成了和孩子一起探讨。

  就是这样,父母慢慢理解了孩子的笨,对他在学习中的挫折与痛苦予以了充分的理解和同情。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孩子是个很平凡的人,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天分。

  父母对孩子多了几分理解,对他的笨多了几分接纳。

  从此,不仅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孩子的成绩也不知不觉有了提升。

  更为重要的是,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也对自己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从此变得快乐而从容。

  四、推己及人,接纳孩子的平凡。

  如果说父母用自己的优势去衡量、要求孩子,是不公平的,会给孩子造成额外的压力,会对孩子的教育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那更为可怕的是,很多中国父母自己明明不擅长,还非得要求孩子足够出色。

  台湾著名作家吴念真曾经讲述过这样的事情。他的儿子数学成绩很烂,老师在和家长的联络簿上写道:“数学成绩要加强!”

  儿子回到家里,母亲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

  吴念真赶紧把老婆拉到厨房,问:“你原来读书的时候,数学有没有很好啊?”

  老婆回答说:“很烂!”

  吴念真说:“我也很烂!大学联考才考了10分。”

  然后吴念真和老婆很认真严肃地谈了这个问题: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为难孩子了。

  为人父母,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道路,很多时候自己也未必是不够努力,而是真的不擅长。又何苦来为难孩子呢?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父母不曾做到百里挑一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又何必为难孩子,勉强将其培养成为百里挑一的人中龙凤呢?

  五、盲目让孩子追求不平凡,反而会促成孩子的平凡。

  有一个朋友,大学毕业后做了北漂。

  几经周折,终于让孩子拿到了在北京读书的指标。

  朋友是个追求完美的人,索性再四方运作,将孩子送到了名校。

  全校800多名学生,孩子始终在600名左右徘徊。朋友自然是不甘心,加班加点给孩子补课,结果孩子的成绩干脆降到了倒数五十名,最后还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

  痛定思痛,朋友开始意识到孩子完全无法跟上名校的节奏,只好将孩子转到了家附近一所普通高中。

  虽然孩子的分数没有提升,但是状态改善不少,开始变得自信、开朗,对学习有了兴趣。最终在高考的时候,还超常发挥,制造了一个小小的惊喜。

  中国父母总是喜欢抱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期望,将自以为好的东西一股脑全塞给孩子。殊不知,如同养身体,不顾本源,盲目一味大补,总是适得其反。

  父母盲目将孩子培养成精英,将孩子至于无法胜任的位置,会增加孩子额外的压力,加重挫败感,让孩子自暴自弃。当现实与希望的反差太大时,父母自己也会容易陷入绝望。

  如此,孩子就悲剧了。

  六、所有的不平凡,都源自于有能力过平凡的日子。

  李娜,让中国几代人为之骄傲的网球女王,头上的光环照亮了无数绝望人黑暗的心。

  她在一次接受采访谈到自己的日常生活状态:无休止的练球。一天要打烂几十个球。同一个动作,反复练习,夜以继日,无休无止。

  这种生活不仅仅是平凡,简直是枯草乏味。

  不仅仅是李娜,几乎所有的奥运冠军都有过相同的经历。

  也不仅仅是奥运冠军,几乎所有不平凡的人,人生中99%的时间都在经历平凡和枯燥的煎熬。

  网上曾经流传着中国首富王健林先生一天的日程表,从早到晚也不过是吃饭、开会、签合同、在路上奔波。从工作本身来看,也平凡而乏味,并没有多少激情和趣味可言。

  其实,所有让大家惊羡的成就,几乎都是在平凡中造就的。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家,平日里一定是做不完的重复而无聊的实验,看不完的是艰涩而无趣的学术文集。

  不平凡,就是在平凡中成就的。

  事实上,之所以不平凡,恰恰是因为他们具备度过平凡日子的能力。换句话说,不懂得如何在平凡的日子里坚持,就不会取得非凡的成就。而一心想要将子女摆脱凡人行列的父母,却从一开始,就人为忽略了这种能力。

  当然,我们不否认,有个别父母得到了上天的特别眷顾,自己的孩子真的是个天才。

   如果真的中奖了,自然不能浪费。不过一定要先明白另外一个道理,这是小概率事件,基本和被天上掉的馅饼砸中脑袋差不多。

  所以,在准备要把孩子培养成精英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看他是否真的具备某种天赋;同时,也要照照镜子,如果说自己都是庸庸之辈,就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了。

  最终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孩子确实是天才,也不可忽略了培养他过平凡日子的能力,否则,纵是天才,也会成为庸庸之辈。毕竟,无论谁的日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平凡的。

  七、因为平凡,所以才有希望不平凡。

  一个人平凡,那是当然;一个人不平凡,那是偶然;所有人的日子都平凡,才是必然。

  所以,如果缺乏了在平凡中攫取幸福的能力,理所当然会过得不快乐。反而会更加平凡,乃至沦为平庸。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相反,如果能够学会如何快乐地过平凡的生活,首先能够保证让我们成为一个快乐而幸福的人,一不留意还可能有意外惊喜,在平凡中成就了不平凡。

  作为父母,如果真的抱有万一的希望,企图让孩子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或者至少希望他能过得快乐、幸福,那就不要舍本逐末,还是回归本源,先教会孩子在平凡中如何获取幸福吧。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