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 冯永亮、康丽 已有0人评论 2017/2/13 8:34:46 加入收藏
Q3:您一直强调通识教育,那么,在怎样的通识教育之下,才能让人们找到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相通的乐趣?
刘炯朗:8年前,我开始在台湾主持一个广播节目《我爱谈天你爱笑》。当时他们找我的时候出于这样的考虑:新竹是个科学园区,我们能不能有个电台既讲科学,也讲人文、艺术,把看上去互不相关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来。语言之间也有关系,小孩子学很多种语言,中文和英文之间有关联,往往母语学得好,第二语言才会学好。因为发音、文法是最表面的东西,内在的是你的理念和思想,内在的层面是完全不一样的。语言最重要的是情感和理念的表达,中文好英文就会好,但现在我们教育很大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写作文的机会太少,只背若干篇作文,然后就用同一模式对应不同题目,完全没有根据学生的思路进行训练。我是教自然科学的,经常发现学生写报告的思路不对。
今天,我们讲通识教育,假如我能够定义通识教育的话,我会要求学生上非常好的国文课,非常好的英文课,我也希望学生能够上非常好的电脑课,有关统计的课,等等。通识教育不应该分专业,任何东西,只要是有趣的,在学术上有吸引力的都要做,但是必须好好地做、非常努力地去做。通识教育是人一生的事情,不是大学时才要做的,是一个人一生都要坚持的事情。
三、 为学要如金字塔,又能广大又能高
Q1:作为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您可以说已经功成名就了,那么,现在您学习的乐趣又来自哪里?
刘炯朗:我一周讲20分钟的《我爱谈天你爱笑》,有人说我这是放下身段,面向大众讲通俗的知识,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现在做的事,完全是为自己能在学习中得到乐趣,是为自己做的。每周准备广播的内容,思路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的,常常是周二才有灵感知道这周讲什么,用两天准备材料,用一天写出一篇3000字左右的文章。我上个礼拜讲了5首《满江红》,岳飞写的一首、辛弃疾写的3首,同样的词牌可以写不同的感情,这些词很多都是我小时候背下的,少时学到的东西,一辈子受用不尽。
现在,理工学科和人文学科界限分明,《我爱谈天你爱笑》就是我的读书笔记。我从小受到很好的训练就是给我一个读书的态度和读书的乐趣。一个人成功靠两样东西,一靠努力,二靠运气。
Q2: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如何做学问,您有什么建议?
刘炯朗:所有人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都会讲3个字“多读书”。现在有许多人认为书太多了,不一定所读的书都好,不一定要读书。这是一个漂亮的借口,但你会因为食物太多而放弃享受美食吗?面对现在的年轻人,我总跟他们说,上学的时候一定要多读书,广泛而快乐地读书,你现在读的东西一辈子都不会忘。
我是想通过自己的一点努力,让年轻人知道,知识是相通的,学工科的人,也需要懂诗词,也要懂历史、哲学,这些对你做学问是有极大裨益的。但这些知识的获得是要趁早,我现在记得的所有诗词都是我16岁以前背诵的东西。现在信息这么丰富,“一次看懂自然科学”、“一次看懂社会科学”是不可能的,而是一生都要做的。
另外,现在好像大家都觉得,通识教育讲得很多,通识教育是不是抢了专业教育的时间,占了专业教育的地盘。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能力不够,将来会不会没办法做事情,没有饭吃。对于这点,我完全不同意,首先,通识教育是教育里特别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其次,通识教育跟专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通识教育不占专业教育的地盘,专业教育也不会占通识教育的地盘。
胡适先生说过两句话,为学要如金字塔,又能广大又能高。其实后面还有一句:才能历久不朽。
四、当校长不能靠威权,要让大家信服和敬佩
Q1:现在内地提倡教育家办学,可以说校长是离教育家最近的一个群体,您曾经当过台湾“清华大学”的校长,在台湾,校长都有哪些权力?
刘炯朗:这个很难回答,我不知道怎么样给权力下定义,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教育家、读书人,某种程度上是由自己的付出决定的。尤其是在学校里,我认为校长不可能有威权,校长应该有说服众人的能力,但是同时,校长要有影响别人的能力。假如校长只靠说服的话,很多事情是不能决定的,校长必须要有最后下决心的能力。但是校长,特别是在一个大学,或者一个教育机构,靠威权来下决定是下不了的,校长必须靠两个事情来下决定。
第一,他的决定是否得到大家的信服。第二,他的人格是否受到大家的敬佩。校长下的决定,第一要有他的道理,有他的用心。第二,虽然我不同意他的决定,但是我敬佩他的人格,所以我可以接受。威权不是任何人可以给你的,特别是在一个教育单位,威权是你赚来的,威权是你营造出来的,那样的威权才是真正的威权。
Q2:在您的心里,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刘炯朗:关于这个问题,我记得希腊有位教育家曾经讲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有学问、有道德、有用的人。我觉得讲得很好,虽然听起来很虚,但仔细分析一下,这就是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培养三者并重的人才。问题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教育都认为“有用”是最重要的目标,甚至是唯一的目标。而不知学问与品格同样重要,而且有学问、有品格与有用并不违背。
学生只要能读完大学,做一个有品格的人,毕业后都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不用像我小时候那样,为吃饱饭而担心。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不读书的学生反而会面临更大的考验。
这就是我们心目中所谓的完整的教育,既包含了通识教育,又包括了专业教育,这个并不是互相抵触的。我们要把教育看成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学校如同一个有温度的“热水瓶”,我们的教育就是让学生在“热水瓶”里成长,在这个“热水瓶”里面,我们跟所有的学生和教师互动,从而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