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你是怎么毁掉孩子自信的?

来源:哈佛家训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7/1/11 20:49:19  加入收藏

  2.适当地赞赏使孩子更自信

  每一个人在心理上都有获得肯定与赞赏的需要,如果一个孩子感到自己是被别人赏识的,自己对别人来说是重要的、有意义的,那么他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愉悦的、自我肯定的感觉。

  孩子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常常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父母和老师的评价来给自己定位。如果他经常被表扬,他的心里就充满了自豪和自信,觉得自己很优秀很特别。相反,如果孩子平时听到的都是训斥、挑剔、责备甚至挖苦,一个小小的过错就被家长抓住不放没完没了地进行批评,他就会觉得自己很失败,什么都做不好,他就会否定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失去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3.信任使孩子更自信

  做父母的常常会有意无意否认孩子的感觉,说出不信任孩子的话语。比如孩子说太热了,不想穿外衣,我们会斥责孩子:热什么热?妈妈一点都不热。孩子想帮忙端盘子,妈妈马上说:“你端不稳的,看把盘子给打了。”如果孩子抱怨功课难,我们会说:“怎么别人会做就你不会?你一定是上课没有好好听讲。”

  父母在孩子小时候一再否定孩子的想法做法,就把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一点一点地扼杀掉了。

  所以,作为父母,要信任孩子的感觉和判断。如果孩子说热不肯穿外衣,那么摸摸孩子的小手是不是很热。可以替他拿着外衣,等到他需要的时候再给他穿上。他觉得课程太难,和他一起分析难在什么地方,找到症结,帮孩子解开。这样孩子会有种被信任的感觉,才会越来越自信。

  4.尽量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有研究表明,成绩优良的学生一半以上充满自信,成绩差的学生接近90%缺乏学习自信心。作为父母无法在学校里帮助到孩子,而课堂老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成绩并不突出的孩子不容易受到老师的“关照”,进而失去信心和对学习的热情。我们的家长总是在羡慕“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自己家的孩子为什么不行?

  其实在一二年级的时候,班里孩子大多数孩子的水平不会差的太多。考试全班大部分都在90分以上。那是因为启蒙的课程难度是考虑到全局的水平,是为了让孩子打下基础。

  但你会发现,三年级是孩子成绩分水岭,学习好的孩子会更有自信心,因为老师总会表扬,成为别的同学的偶像,自然学地越来越好;而成绩差的孩子往往越来越难跟上。

  是因为无论同学,老师,甚至是父母本人,都会给孩子扣上“差生”的帽子,将孩子的自信心扫地出门。于是孩子心理会形成一种“反正我是差生,学不好也是应该的”这种叛逆心理。导致无论是成绩,还是在学校的人缘儿都越来越差,成为班里的“吊车尾”,其实归根结底是“自信心”的丢失!

  更值得引起家长们注意的是,这种在童年时对孩子们的造成的“人格设定”,很容易对孩子造成心理阴影,甚至对未来的生活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避免一步差,步步差,家长应该有紧迫感,对孩子学习自信心的培养不容忽视。当然,家长们会说,”孩子的个人素质千差万别,从智商到兴趣也有很大个体差异。要怎么补课呢?”

  如果您有这种想法,证明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您已经落后于其他家长了。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