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教育才是父母给女儿最好的嫁妆

来源:文汇教育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6/12/7 9:53:03  加入收藏

  这种方式的家教,目前在海内外的华人世界,已很少见,朱木兰始终肯定它的作用。

  对女儿的教育,朱木兰总结了两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严。做到这两点而不偏离,谈何容易。

  朱木兰很注重培养孩子们从小学习做事锲而不舍的精神。

  小兰在台湾读小学时,所住的小区停电,朱木兰为女儿点上蜡烛,像平时一样看着小兰完成当天作业才休息。第二天,全班只小兰一人交得出作业。

  甚至是在赴美时,下午从台北赶车到高雄,上午小兰照旧背着书包按时到校读书。

  她从小培养每个女儿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是”与“不是”,总是循循善诱加以启发,让女儿们自己做出判断和结论;

  也不以封建家长的高压姿态面对女儿的不同观点,而是和她们展开民主的辩论,让各自在辩论中明白事理、辨白是非;

  比如在教育小女儿赵安吉上,朱木兰女士并没有因为她最小而多开绿灯。

  安吉四年级时不愿像姐姐们那样学习钢琴而迷上法国号,于是向父母提出请求。朱木兰严肃地提出“不能半途而废,一旦开始至少坚持一年”的要求之后满足了她的请求。

  但是对于当时才10岁的小女孩来说,这个同她一般高的金属乐器显然是一个庞然大物,搬动起来都很不容易,更别说吹响它了。面对这一切问题,朱木兰都要求女儿自己想办法解决。迫于当初的承诺,小女孩欲罢不能,只能每星期独自搬到学校参加3次训练,这种“小人背大号”的滑稽局面直到熬满当初约定的一年时间才结束。

  朱木兰正是以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让女儿学到珍贵的哲理。

  言传身教,身体力行,50岁上大学拿学位

  朱木兰性格温和,但又有主见。

  50岁那年,女儿们都已长大成人,朱木兰决心要上大学拿学位。她说:“跟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坐在一个个教室,到同一个饭厅去吃饭,那种返老还童的感觉,真好!”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她选的是纽约圣约翰大学亚洲研究所的硕士班,期限两年。两年的时间,朱木兰像个年轻的学生,从没有误过一堂课,甚至从未迟到过。

  有一次纽约大风雪,朱木兰仍然从纽约上州威彻斯特郡家中开车到纽约市内的大学上学,最后发现课堂中只有教授和她两个人。

  小女儿赵安吉看见妈妈常常在晚上学习,努力应付考试,劝妈妈不要太辛苦,考不好没关系。朱木兰马上对女儿说:“那不是我的个性,要读书就要深解,做事求学都要认真。”

  认真,可以说是赵家全家的个性。赵锡成认真,朱木兰认真,才有赵小兰和她五个妹妹的认真。赵氏家族这一个性的熏陶,是赵小兰及其妹妹们走向成功之路的重要精神因素。

  朱木兰怎样看待她50岁那年开始的就读生涯呢?“那两年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女儿们都能照顾自己了,我完成了最大的读书心愿,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朱木兰不赞成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在这一点上,她却认同女子要独立自强的开放理念,鼓励女儿们“要与人争,更要与自己争,争平等,争独立,不放弃,不退让。男人能做的事,女士也一定能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

  相夫有道,伉俪情深

  朱木兰晚年罹患淋巴癌7年,在这长达7年的时间里,丈夫赵锡成对妻子照顾得细致入微,常常在清晨下楼亲自热一杯牛奶,端到妻子的床前。

  每次去医院,赵锡成总是提着沉重的公务包,里面装的都是病例。

  看完病回家之后,他将药分别装好,并按时间及先后顺序制成表格,每吃完一种就在表上划去,免得弄错。每天20多种大小药,他计时计量,让妻子服用。

  他为妻子的病情所作的记录,厚到可以写一本书。

  每晚忙完工作,他一定先到床前去看望妻子。而朱木兰明知丈夫在床前注视着自己,却总是装作熟睡的样子,既是不想让丈夫担心,更是不愿耽误丈夫的睡眠时间。

  这段浪漫曲折、美丽动人的爱情佳话还要追溯到60多年前。

  1953年初朱木兰携小兰探访当时在“慈云”轮上担任大副的赵锡成。

  赵小兰的祖上世居上海嘉定马陆。祖父赵以仁老先生毕生在故乡从事乡村教育,长期任本乡西封小学校长。父亲赵锡成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吴淞商船学校驾驶系。

  朱木兰,出生于安徽省一个具有孔孟遗风的书香门第家庭。父亲朱维谦学识渊博,有安徽才子之称;母亲田慧英,出自田营望族。

  1948年冬,经友人介绍,赵锡成认识了来嘉定县中学借读的女生朱木兰。她秀丽端庄、娴静大方,大家闺秀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赵锡成。朱木兰对聪明好学、阳光帅气的赵锡成也颇有好感,他们一见钟情。

  然而因战争频繁和时局变迁,1949年朱木兰举家迁往台湾,这对恋人也断了音信。但永不言弃和用情至深的赵锡成不管希望多么渺茫,都在持之以恒地等待和寻找心中日思夜想的姑娘。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尽艰辛与煎熬之后,赵锡成终于在一次航船停靠基隆港口时,从报纸上刊登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考取的名单中看到了朱木兰的名字。朱木兰被赵锡成的真情和执着深深打动。1951年,他们在台北永结鸾俦。

  朱木兰女士勤俭持家,任劳任怨,是贤妻良母的典范。她始终给予丈夫最充分的信任、温暖、支持与憧憬,兢兢业业协助丈夫为事业打拼。

  早年丈夫从事海上航运工作,一年有9个月在船上,很少有时间呆在家里陪她,丈夫对此深感愧疚,可每一次,她都认认真真地说:“我们俩早有约定,你在外做事,我管家,不以儿女私情来影响你的前途。”

  赵锡成因为出海而无法守护头胎女儿的降生,朱木兰特意“罚”他为女儿起个名字。赵锡成成竹在胸地说:“就叫赵小兰吧!希望她长大后,有花木兰的忠勇、爱国情操,以及代父从军的孝行。同时也要学习母亲的贤淑、包容和善良的美德。”

  赵小兰果然不负父母的厚望。

  1983年,赵小兰成为13名“白宫实习生”中唯一的一名亚裔人士,3年后正式从政,出任联邦政府交通部航运署副署长。

  1988年又相继担任联邦政府海事委员会主席及交通部副部长等职。

  2001年,出任劳工部长。

  就在女儿被提名为劳工部长的那个令人兴奋的时刻,朱木兰却被确认身患癌症。但是这位坚毅而从容面对人生的母亲,却乐观豁达地说:“一个家庭,总会有人生病的。你们都有事业,都很忙,若必须如此,还是我来生病更为合适。”

  2007年8月2日,朱木兰因病在纽约去世。布什总统在唁函中称赞她“是一位非凡的女性和心中充满深爱的母亲。她的精神和宽容给孩子们和知道她的人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赵小兰曾深情地说——

  “我母亲极能启发人性、鼓舞人心;

  她积极乐观,并深信无论性别,敎育在造就世界领导人方面至关重要。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母亲总是向我们强调,我们担负着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责任,而且要对人仁慈慷慨。”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