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基础教育研究院 作者: 朱永新 已有0人评论 2016/12/7 9:20:28 加入收藏
变化十三:家校合作共育
未来,家庭在学习中心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心理学家研究大脑结构时已经证实,到6岁时大脑突触形成大脑发育程度已经和成人相差无几。 未来教育将依靠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重新发现家庭和父母在教育中的意义和影响。
变化十四:课程指向生命和真善美
未来的课程,到底应该学什么? 教育是为生命而存在的,教育难道不是为了让生命更美好吗? 拓展生命长宽高,解决生命根本的问题。 在这个生命之上用真善美重新整合课程体系。
变化十五: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育无论怎么变,几千年来就是两个关键词汇,幸福、完整。 人的生命有三个维度,物质的生活、社会的生活和精神的生活。我们更多的是教会孩子在物质生活中竞争的能力,但没有帮助人过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生活。其实最好的教育是帮助人真正拥有属于他的精神生活。 怎么给人幸福?看一个学校好不好很简单,看孩子喜不喜欢,放学了还依依不舍,放假还想早点到学校去。看一个老师也是如此,是不是热爱生活,是不是热爱孩子,是不是有尊严感。
教育就是要把幸福还给老师、还给孩子、还给父母、还给教育。
衡量教育是不是真正的好教育,除了幸福以外,另一个指标是它能不能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现在我们的教育是用一个标准、一个考试、一个大纲、一个教材,把本来具有无限可能性的人培养成单向的人。这个方向是错的,应该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最好的教育是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
怎么帮助每个人成为自己呢?学校应该成为汇集伟大思维的中心,要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汇集起来,让不同的孩子不同的老师相遇,在相遇当中找到自己、发现自己、成为自己,这是检验教育的最重要的标准。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