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国读书会 作者: 米爸 已有0人评论 2016/9/28 19:36:10 加入收藏
其实,现在很多“会玩”的自由职业者,现在已经初露锋芒了,他们就是婚礼策划师、年会运营师,或者广义的自媒体人,比如罗胖、顾爷,其实也是在手机上带着大家一起玩。
将来一切行业都是娱乐业
这就是趋势,将来一切行业都是娱乐业!
这句话其实是一本书的书名,《一切行业都是娱乐业》,它说娱乐在重构一切行业规则,重新定义你的产品、消费者……从娱乐化的角度,用娱乐化的方式。
没错,以后就算是开公司,其实也是领着一群人在玩。小时候,如果能够组织一群人去玩,长大了,自然也能组织一群人去赚钱,这些能力都是相通的。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是“孩子王”,他总能带着一群孩子嗨起来,那么他的未来,恐怕要比那些只会死读书的孩子要强很多倍,因为他的组织能力、策划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亲和力,都可以秒杀其他孩子。
任何能力都靠练习的。如果一个孩子,他天天上学或放学,都在琢磨着怎么带一群人“去玩”,那么这方面的能力,练了十几年,日积月累,等他成年以后,比一个老实巴交的只会读书考试孩子要不知道要强到哪里去了。
再来看西方名校的录取标准,看那些哈佛、耶鲁、牛津、剑桥,他们是怎么选择新生的?我也看了好多这方面的书,其实总结起来,不过三条:
学得好、玩得好、能带着大家玩。
“学得好”是基础,基本的GPA、SAT成绩要过得去,托福雅思要搞定,有些原创性的学术成果就更好了。世界这么大,成绩上考个好分数,实在是小意思,更重要的比拼其实是“玩”。
“玩得好”,玩出性格、玩出创意、玩到世界顶尖,而且还能带着一个团队玩到世界顶尖,或者玩到感动世人,那就没问题了,这些名校就排着队过来录取你了。
所以啊,我看到很多中国父母为孩子的考试成绩担心,却很少见过中国父母为孩子会不会玩、会不会自得其乐、会不会呼朋唤友和呼风唤雨而担心。如果孩子真会玩,以玩的激情和能力,那点应试能力真不是个事儿。
因为,有“玩”的心态垫底,现在的应试教育不过是一个拙劣的考试游戏罢了。
既然参与这个游戏,咱们大可以放松心情,设计攻略,在保证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思想阳光的前提下,激发对知识的兴趣,顺便把这个考试游戏考个高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儿。
把一切教育的科目都转化成游戏来玩,又有什么不可以?
有个话题很火,就是说教育到底是快乐的还是辛苦的。
两边都吵得一塌糊涂、不死不休。咱和个稀泥吧:
假设你怀着登顶的梦想去登珠峰,空气稀薄、路途艰险、寒风刺骨,辛苦不辛苦?当然辛苦!但是呢,挑战自我、实现理想、登临绝顶,快乐不快乐?当然快乐!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