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陆士桢:家庭教育要遵守哪些原则?

来源:中国教育研究 作者: 陆士桢 已有0人评论  2016/9/5 14:26:03  加入收藏

  5、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欢乐的家,意思是你要重视家里的情绪和气氛的营造。

  6、以孩子的规则思考问题。这个特别重要,家庭教育你用的是成人的思考,你用你的标准,你永远对,你永远管着孩子,这儿不对,那儿不对。事实上在现代社会,孩子指向未来,很多问题未见得你绝对正确。了解孩子的规则,用孩子的规则思考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如何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奖励与表扬

  第一,要及时。孩子的思维特点是相对比较短暂的,对孩子的表扬,及时鼓励才能起作用。第二,要明确和具体,你表扬的是什么?要让他知道。你为什么表扬,你得说得非常清楚。特别重要的是家长必须承认孩子的真实状况,而不能只承认你所希望的目标。这是很多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你不能看到他的真实状况,你只把你希望的状况作为依据,你就永远不表扬他,永远批评他,因为他总达不到。

  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零容忍”,不能容忍孩子犯一点错误,整天高标准,那你孩子活得挺难受。你想想,你都是大人了,你们领导每天沉着脸批评你你在单位能待得下去吗?你儿子没辙,不能逃离妈,只能在那里待着,但是你可以想象他的状态。这句话叫做承认孩子的真实状况,不能只承认你所希望的。另外,要用发展的眼光判断,这就是你要看到孩子的进步,有了这两条你才能表扬。

  批评与惩罚

  第一,不把你的情绪和孩子的过失相混淆。家庭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情感性。家长和孩子生气那是真生气,老师和孩子生气,唯一的目的就是那帮学生在群里说“导师生气了,事情很严重”,这就是目的。家长是真生气,他会在惩罚和批评孩子的时候,把情绪放在第一位。我经常看到小女孩,你问她,你妈为什么打你?不知道。怎么就打你了?她生气了。

  第二,批评孩子的过失,不是批评孩子的本人,这个特别重要,这样批评才能管用。你批评他的过错,不是批评他人。

  第三,不能因为他现在错误,否定过去和将来。这也是很多家长特爱犯的错误。首先是讲清错误在哪里,第二是要讲错的后果是什么,第三要说自己的感受是什么,这是你批评的主要内容。

  第四,怎么惩罚,绝不能打骂,也不能变相打骂,跪搓板、关小黑屋不行。一般的惩罚对孩子是两个方法,第一是限制、剥夺孩子的某些权利。比如他原来每天可以看1小时的动画片,他犯了大错误,扣20分钟,每天只能看40分钟。持两个星期,这叫限制和剥夺他的某些权利。第二种,让他用自己的行为补过,他摔了一个祖传花瓶,你罚他刷一个礼拜的碗,他又摔了三个碗,没有关系,也得要让他刷,让他用行为补过。最后一条,就是你的惩罚必须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沟通理解

  第一,有固定的谈话时间,说“我”不说“你”。从孩子三、四年级两个人聊天,尤其比如妈妈和儿子,你和他说这些,他就觉得“我是男子汉,我妈不能解决的问题我得解决”,而且平等关系建立,他什么事都和你说,去掉很多麻烦,你的角色变了,过去的角色整天就是说这不好、那不好,现在你和他是朋友,现在的孩子没有倾诉的空间。社会竞争压力又大,你真的和他一个朋友一样。所以,固定让孩子有一种仪式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

  第二,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尽量使用正面的语句,更多是鼓励、激励而不是职责。

  第三,每次和孩子说话,都要说出你真是的意思,并且对所说的负责。不使用不能实现的承诺和威胁。把他当独立的人,和孩子谈话的时候要注视着他的眼睛。

  第四,家里要有一段轻松的时间,大家坐在一起交流,这对孩子的发展、成长,对家庭关系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家里营造一个内在的互相关心、温暖的环境,对孩子的心态和他来的人际关系,以及他和外人之间的和谐,会起决定性的作用。

  第五,怎么辅导孩子学习。

  1)你提供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你不能在旁边看电视,看得非常高兴,让孩子在屋里做作业?那不行。另外一个,一定要注意,小孩在幼升小,小升初时候心里变化的时候,你不能把孩子关到屋里让他自己学习。刚开始必要的干预也得有。

  2)保证孩子学习时候的身心状态,让孩子快乐。孩子的压力比较大,你要帮他放松,你要解决他学习时候的身心状态。

  3)激发学习动机。现在在基础教育阶段,孩子学习成绩好坏,基本和智力无关,和什么有关?和两条有关,第一是动机,想不想学。第二和学习习惯有关,动机、激发什么?中国梦离得太远,小孩想不到那么远,不能变成直接动机。直接动机就两条,一个是求知欲望,想知道、想学。第二是成功欲望,学习可以帮助他获得社会肯定,这是特别重要的东西。所以,激发学习的动机,主要是求知欲望和成功欲望。

  4)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条是注意力。第二是思考的习惯,不光让孩子问你为什么,你还要经常问孩子为什么。第三是严谨作风。

  ( 陆士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研究院名誉院长)

0
0
关键字:家庭教育 遵守 原则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