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专题策划 >> 学校教育生态建设 >> 校长论坛 >> 浏览文章

学校生态课程---让家校走向“和融”

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伊永贵 已有0人评论  2016/12/27 8:53:08  加入收藏

临沂九中     伊永贵

  “性相近,习相远”、“孟母三迁”、“道法自然”。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注意到环境因素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到了现代,随着“教育生态学”的提出,人们意识到教育生态系统是由施教者、受教者、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组成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使学生的情智和人格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就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目标与行为标准的高度契合。学校教育的生态务必要实现“教师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学生有执着的精神追求,家长有科学的育子艺术”。下面,我将以家校合育为点介绍我校教育生态化的构建工作。

  一、让研究孩子的家庭环境成为学校生态教育的起点

  我校创办于1982年,在校学生5000余人,多年来我们在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形成并践行着“和融教育”的办学理念。学校始终认为:社会是天、地、人的和谐,人为本;人是身、心、知的结合,身是基;人才是德、行、思的综合,德为魂;教育是家、校、社区的融合,家是根;课堂是情、智、能的聚合,情在先。如果一所学校,能够成为学生和家长共同的学堂,学生为梦想起航的船上就多了一支桨,如果一所学校,能够成为教师和家长一同施展特长的地方,这艘理想之船上无疑是注入了核能量。如果与学生相关的每一个人都在思考教育教学规律并积极参与活动当中,实现育人的同心、同步、同向,5000名学子连接着的就可能是几万家长,牵动社会的各行各业,精英荟萃,群贤思上,我们的孩子在学校的土壤里,在社会良风的熏染里,会汲取多大的营养!这是搞好家校合育的最大财富。

但现实却让我们看到:

  相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家长的成长相对滞后;相对于学校教育的丰富内涵,家庭教育还止于说教;相对于一个学生心灵成长的需要,家长无力供给。唯有唤醒家长,提升家长,学校和家庭才能形成强大合力。临沂九中的家校合作,经历了从“家长会”到“家长大学”的跨越。而这个跨越,来自于学校对传统家校合作模式的反思——

  很多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小班开始,就参加各种家长会;一直到孩子高三毕业,也没有学到如何教育孩子。很多教师,从刚工作就给家长开家长会;一直开到自己退休,也没把自己开成家校合作的行家。学校的家长会,一直都在谈学生事,为何从来没谈过家长的事?

  这是一种错位。从理论上讲,人是家庭、学校、社会的融合体。树人如树木,家是根,学校如枝干,社会如空气。一个学生的成长,最初就打打上了家庭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观念中,一个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构建“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的育人网络。任何一个支点的软弱和失败,都将导致整个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坍塌,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发展。而现实是,学校一方面说着“三位一体很重要”,一方面也在坚持不懈地组织低效“家长会”。没有给家长参与和成长提供一个平台,却埋怨“家长不重视、不理解”。

  这是一个课题。不管你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努力,绞尽脑汁设置多么丰富的课程,总有少数学生并不领情。学校“阳光行动”指导教师针对“不合作群体”进行了一场调研,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心理测试后得出结论:心态欠阳光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9.7%,此类学生的问题,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来自于家庭。为了让学生“博雅进取、自信阳光”的成长,我们该如何帮助家长?家长在育子过程中遇到困惑究竟该去找谁?我们学校不做这件事情,有谁做得比我们更专业?!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森说:“帮助孩子的最佳途径是帮助父母”,学校有责任实现这个教育延伸。

  二、让“家校融合”成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保障

  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开设了“心灵氧吧”,有专家团队,有常规授课,但我们时常发现,只仅仅面对学生本身,教育时常会走向短路,简单的“停课反思”和斥责家长已经是一种极不负责的做法。遵循“课程育人”的理念和“追求幸福”的育人理想, 2013年9月,临沂九中提出了学校课程建设的“三个核心、三个第一”—— 以学生为核心,教师是第一建设者,以学生成长为核心,课程是第一要素;以孩子幸福为核心,家长是第一引路人。家长自身观念的更新,亲子能力和育子艺术的提高,必须成为一个系统工程。从家长会到“家长课程”,再到“家长学院”,临沂九中的家校合作走到了“3.0版”的新阶段。这是学校积极推进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初步实现了家校之间的深度融合。

  (一)实现“家长学校”和“家委会”的融合----家长教师联盟。

  实现“家长会”到“家长学校”的过度,我们经历了近30年,效果依然差强人意。毋庸讳言,以前开家长会,绝大多数家长的目的是看看孩子的成绩,知道成绩后,几家欢喜几家愁,实在是“有会无议”,益处不大。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妇字〔2011〕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5]10号)等文件要求,学校及相关部门应该成立家长学校,从“挂牌标识、师资队伍、固定场所、教学计划、活动开展、教学效果”等方面系统开展家长学校工作。山东省教育厅也多次出台文件,要加强“家委会”建设, 两者究竟如何有机结合,显示出一所学校的治学态度和管理智慧。一方面,“家长学校”要求家长积极参与学习,实现自我“身心和谐”与“育子艺术”的提升,另一方面,“家委会”要求各位家长积极参与管理,实现有效监督与合理建设,两者似乎是一对矛盾。可以确定的是,“以会代校”、“以督代议”的做法已无法满足家长学习和参与学校管理的迫切需求。如何实现家长学校和家委会的和谐运行、有机相融,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课题。

  临沂九中的家校深度融合课程,很好地解决了这一个问题。踏踏实实地让家长在学校中自觉提升,做到“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踏踏实实地让家长参与学校深度管理,卓越家长走进课堂,实现家长精英对学校的反哺。家长学校和家委会融合为“家长教师联盟”,每年召开年会,负责人调度工作,审议课表,列席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实现家长和教师育人目标的同心与育人行为同向。

  (二)实现家长学习与参与管理的融合--建构“3.0版家长课程体系”。

  我们汲取了以往家长会的教训,转型升级为“家长课程”,很好地解决了多重尴尬,摸着石头涉水前行,经历了从1.0版到3.0版的“三步走”历程。

  1.0版家长会:家长集合,校长讲话,班主任训话,家长回家想吵架.……传统家长会模式下的家长学校工作,更多的是单向度的,家校似乎“有联系,无关系”。

  2.0版家长会:家长集合,优秀家长谈一谈,专家台上传经验,学校表格征求家长意见,……与传统的家长会相比,增加了专家讲座,和表格反馈,各说各话,没有对等的话语体系,家校之间“有关系、少温度”。

  3.0版家长课程:孩子入学,家长学习,家长、教师互为资源。孩子军训,家长开始必修“第一课”,孩子通过自主活动完成“入学手册”的注册,家长知晓孩子班级的基本情况;入学三个周,教师完成对学生和家长的“十个知晓”。家长成长实现“三个维度”:修习学校家长必修课,提升自己;参与育人主题活动,深切亲子体验;卓越家长进课堂,立体育人,实现家长的“反哺”。

  通过必修课(通识课)、选修课和自主拓展课,立体构建“学生核心”的家长成长体系。尤其是每周四“家有初中生”的家长沙龙(至今已举办60余期),家长自愿报名,自主选课,较好地体现了家长的主体性。为真正实现“按需配置”的点餐机制。学校又开发了“家长线上平台”,每周不定时在线讨论、开发“空中课堂”。至此,家校合作走向了“多元互动”的新境界。必修、选修、自主修习,家长会逐渐由家长学校演变成了“家长学院”。热心于自我成长和育子艺术提升的家长,持续修习课程,积满学分,可获得“优秀家长证书”。很多“家委会”的家长,本身就是业界精英、社会贤达,他们走进学校执教学生选修课程,他们可以获评“卓越家长教师”。家委会的功能,从过程监督走向深度参与,和教师一道形成了家长教师联盟共同体。

  (三)实现家庭教育与校本课程体系的融合--课程实施做到“三化”。

  1.家长课程内容实现体系化

  以初中生常见问题为主线,结合初中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与家庭教育规律,确定了108个初中生教育案例,学校正式出版了《初中生快乐成长的108个密码》,作为“亲子共读”的素材,很好地融合了孩子和父母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借鉴普通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从家庭构成类型、亲子关系、亲子沟通、习惯培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研发针对初中三个年级的家长学校校本课程,确立必修、选修、自主拓展三个板块,实行大学式的学分修习管理。家长课程的体系化,有针对性的提升家长的自身素养,避免了传统家长会的随意性,家长颇多获益,算是继领取结婚证之后,补上了“父母上岗证”。(附:三个年级的课程目录)

  2.家长课程组织实现常态化

  必修课。作为家庭教育的通识课程,主要解决初中生家庭教育的共性问题。以初中生家庭教育面临的常见问题为中心,围绕初中生发展规律和家庭教育规律,每个年级确立2个不同的主题,三个年级共6个主题,该课程主要通过专家讲座的方式展开,每个年级每学期举行1次,原则上全体家长都要参加。

  选修课。根据家长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年级确立12个不同的主题,三个年级共36个主题,主要通过“家长沙龙“的方式举行,满足不同家长的不同需求,该课程家长自愿参加。家长沙龙分两种——

  松散型。即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家长自愿报名,人数预先确定,各抒己见。有的时候是同时开设4至6节选修课,家长们根据各自需求自由选课;有的则是每周组织1次。每次沙龙有专职教师主持。

  系统型。针对有提升家庭教育水平需求、自我成长意愿强烈的家长,开设儿童心理学、婚姻家庭治疗、夫妻关系、亲子沟通等系统课程,学员相对固定。通过连续的课程学习,达到提升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的目的。该项目家长自愿报名,需要提前预约,按时、完整参加完所有课程的学习。

  自主拓展课。作为家长学校固定课程的补充,利用周末、节假日,采取体验式亲子互动活动,通过国外修学、红色旅游、生态考察、亲子体验等活动,增进感情,加强沟通。主要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在家委会建议下自行组织。拓展了家长与学生视野、增加了沟通机会,构建了良好的亲子关系。众多家长与学生共同走进台儿庄、孟良崮、马牧池等红色教育基地,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与山区孩子开展手拉手,到福利院献爱心,培养乐于助人的品德;到户外参加拓展训练、野外生存训练,磨练坚强的意志……每次活动过后,各班都留下了体验式教材,现在临沂九中各班形成了班本教材32部。

  3.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实现专业化

  很多时候,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有很多困惑迫切需要解决;可是,却遇到了班主任心理学、家庭教育专业素养不足的瓶颈。为此,学校组织研发了以“提升教师家校指导能力”为目标的三级课程体系(呈现图片):“基础课程”(夯实家校指导基本功)、“中级课程”(发展家校合作专项能力)、“高级课程”(打造家校合作专家品牌)。原则上,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获得“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证书”。通过系统培训,提升了教师的家校合作指导能力,为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队伍基础。

  学校实施“魅力家长进课堂”工程,邀请家长入校担任“家长教师”,参与本年级课程表的审定,开设“生活技能类”(初一)、“百科知识类”(初二)、“社会生活类”(初三)校本课程,发挥家长的个性专长,拓展学生的社会视野,成为我们的“专业” 教师,极大丰富了学校教育资源。

  三、让家长与学生的不断成长成为我们不懈探索的动力

  3.0版家长课程的实施,教师和家长一同讨论彼此面临的困难和困惑,家校关系更加融洽,对学生而言,德智相通,知能并重,严爱相融的成长环境逐步形成,相信人才自然就会“冒”出来。

  (一) 家长领悟了爱的真谛,学会了自我反思

  修习毕业的家长真正深刻的领悟到:“真正的教育是不教而教”; “真正的沟通不是用嘴,而是用耳朵、用心”;“担心等于诅咒,禁止等于引诱,拒绝等于邀请”;“孩子不守规则,一定是家长首先破坏了规则”, “教育没有成败,只有成长”;“教育更多的是陪伴是等待,是担责而不是指责”,“对孩子要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孩子只有不同,没有好坏”“陪伴就是最好的爱”;“说不到孩子的内心,不说更好”。通过连续的课程学习,家长的素质和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有位母亲参加家长沙龙三次之后,仍是眉头紧锁,对孩子全是抱怨,直到第四次沙龙的体验活动她学会了反观自我,那一次她哭了,终于明白自己在孩子身上烙满了自己的影子。很多家长认识到,爱孩子要让孩子“感受的到”。

  (二)促进了家庭和谐,提升了育子能力

  很多家长认识到,良好的夫妻关系是亲子关系的前提。和谐的家庭氛围,如一粒种子生长的土壤。所以,家庭教育要从营造和谐的夫妻关系开始。这一点,让“一心一意”扑在孩子身上的妈妈们感触颇深。很多妈妈在单独参加学习了几次后,把孩子爸爸也带来了。学习后,这位爸爸颇有感慨:“没想到,真挚的夫妻感情也需要用心经营,努力的孩子首先要感受家庭的温暖!”

  家长们教育实践能力有所提高。现在宣传家庭教育的途径很多,家长科学育儿的意识都比较强,教育孩子的理论懂了不少,但普遍缺乏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能力。在沙龙中,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家长有机会听听同龄家长的心声,对比了解了同一阶段孩子的共性、困惑和问题,了解了其他家长遇到同样问题的处理思路。家长们相同经验与教训的分享,让家长们学到了实实在在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家庭教育经验。

  (三)成长了学生,发展了学校

  2016年10月,临沂“市民大讲堂”系列课程,扎根临沂九中,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带来世界各地、社会各界的课程资源,如丰厚的营养,给予学生鲜活的生机。临沂九中家校育人的做法结出硕果,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据跟踪调查,近三年,教育部门评估的各项指标临沂九中稳居同类学校榜首,学校的社会满意度测评连续三年第一!学校“家长、师生访学团”走过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也走遍了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德耀齐鲁道德示范基地,全国零犯罪学校,全国中小学节约型校园建设示范校、山东省创新教育示范基地,山东省健康示范学校等国家、省市级荣誉百余项。

  学校、家庭、社会构成了教育的生态系统,三者缺一不可,互为补充。育人如育树,枝在学校,根在家庭,社会如阳光和空气,我们教师应该在根基注入什么样的养分是从教者需要认真思考和践行的课题。学校教育对家庭和社会有双向辐射功能,因此教师需要拓宽视野,不仅要具备学科教学能力,更要具备服务家庭教育、引导家庭教育的能力。学校应该善于担当,不仅需要适应和服务,更应着力引领和超越。着力引领学生、家长的理念更新和能力提升,是学校教育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还将继续探索,通过家校的有效合作,努力促进社会教育生态的切实改善。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