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作者: Deanna Kuhn 石雨晨 已有0人评论 2020/3/11 10:55:47 加入收藏
引 言
众所周知,写作能力很重要。好的写作能力不仅是通往顶级学府的基石,更是未来就业的敲门砖。这里我们要谈的是通过写作促进深度思考。
写作任务该如何布置?
写作前需做什么准备?
议论文又该如何评价?
此外,我们采访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知名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荣誉教授Deana Kuhn, 听听她对于提升思维和写作能力有什么见解。
写作一直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各类考试中占据大量分数,这一点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皆是如此。费了这么大的劲,学生的写作能力到底如何呢?美国国家教育进步评估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4-12年级的学生中只有60%的学生写作基本合格,16%的学生低于合格标准,达到优秀的学生寥寥无几。“写作困难症”在中国亦很普遍,不仅学生写的痛苦,老师教的和批改的也很痛苦,但写作能力还是提升不大。
从认知的角度,写作不是一项轻松的任务,它需要调动和整合多项认知资源,极易造成认知负荷过重。但正因为写作任务的高认知要求,使它成为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2018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近年来深度思考是教育界的一大热门词汇,教育改革的目标旨在从“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深度思考是学习的核心。指向深度思考的写作任务需要真实任务、真实情境的介入,需要学生的全神贯注和主动反思,需要教师发挥引导、维持和促进学习的作用。显然,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型无法实现这些目标。
写作是跨学科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不应局限在语文学科。教师应创造真实的任务情境,选取生活中真实的、有思辨空间的社会话题 (social issues),如当下新冠状病毒疫情下的种种话题,或是在科学素材中加入道德或伦理相关的场景,让学生就社会性科学议题(socioscientific issues) 进行议论文写作。议论文又名说理文,作者通过列出事实、举出证据、辨明是非等方式,来论述观点的正确或错误,来支持或反对某种主张。
写作虽是个体的独立行为,但它绝不是孤立的认知过程。巴赫金指出所有的写作都有预设的读者,都是与他人潜在的对话。培养议论文写作能力应让学生在写作前与同伴进行大量的辩论或小组讨论,从而让学生获取不同角度的观点,以及支撑这些观点的论据,并在写作时内化这些观点。
推广这一策略的主要人物之一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Deanna Kuhn教授,她创建的基于对话的论辩课程(Dialogue-based Argument Curriculum) 旨在选取社会性或科学性话题,通过单元设计,让学生深度参与该话题的讨论,从而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这一课程目前已在全球多个国家推广,获得了显著成效,以下是我们对她的采访:
(YS = 石雨晨;DK = Deanna Kuhn,以下内容根据英文内容翻译整理完成。采访原文附文后)
YS: 如果有教师想采用你的论辩课程,你推荐他们使用什么样的话题呢?
DK: 论辩课程里的话题不必局限在学生已经熟悉的题目。2017年我出版了一本书叫《Building our best future: Thinking critically about ourselves and our world》,在这本书里面我针对个人的未来,社会的未来,国家的未来和世界的未来列出了很多可选题目,所有这些题目都旨在思考如何让未来变得更好。我建议教师一开始可选用和学生直接相关的话题,再逐步过渡到学生较陌生的更开阔的话题。
YS: 对于你说的学生较陌生的话题,他们该如何获取相关的背景知识呢?
DK: 在我刚刚提到的书里面,针对每一个话题,我都提供了与话题相关的论据。我使用了问答形式,例如,
问:通过了动物药检的药品在人身上都应用成功了吗?
答:美国食品和药物部门报道每100钟通过了动物药检的药品中,有92种在人体身上应用失败。
我非常推荐这种让学生提问,教师提供答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获取背景知识,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搜索答案。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方法,比如让学生阅读大量的背景材料而不是鼓励他们提问,学生通常不知道该如何在论辩中使用这些“填鸭式”被动获得的信息。我的一项实验研究已经证明这种问答的方式优于传统的阅读方式。
YS: 对话为什么是通向议论文写作的“桥梁”呢?
DK: 我们的论辩课程基于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具体说来就是我们把所有孩子都熟悉的日常对话甚至争论用作培养写作能力的路径。学生一开始写议论文时通常是把能够想到的、听上去有点道理的素材都拼凑起来,基本不去谈及那些可能威胁他们观点的理由或论据。
但是,成功的议论文写作不仅需要阐明自己的观点,更需要列出反方的观点并驳斥这些观点。现实问题是,如果学生直接就开始写作, 他们的作文就可能完全缺失了反方的声音,因此我们认为大量的对话在写作前是非常必要的。
YS: 你最近的一篇文章里提到合作式写作 (collaborative writing),能阐述一下这个写作模式吗?
DK: 这是我最近的一个创新点,以前我们的论辩课程在每一个话题单元的最后环节是让学生独立写作,但在最新的实验里,我们让两个持相反观点,或者两个持相同观点的学生一起合作完成写作任务。在他们写的时候我们还对他们的对话进行了录音,以便后续分析他们的协商过程。合作写作较以往的独立写作多了一个社会化的维度,我们发现学生在合作时更投入,写作质量也更高。
YS: 你认为教师该如何评价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呢?
DK: 我们的论辩课程的核心是通过培养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写作能力,所以当我们在评价写作质量时更关注思维水平,而不仅仅是遣词造句的能力。好的思辨能力的最低标准是在思考复杂议题时,学生能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并能够比较和权衡这些不同观点。此外,学生需要引用相关论据去佐证这些观点。除了教师评价外,我还注重让学生间互评以及让学生自评,这些可以促进学生的反思能力,并让他们熟悉评价标准。
Deanna Kuhn 教授简介
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Deanna Kuhn教授是世界著名的发展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和科学教育专家,形成了旗帜鲜明、影响深远的研究派系。2016年Kuhn教授当选美国国家教育研究院(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院士。
Kuhn教授的经典著作《The Skills of Argument》一书深刻影响了美国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并推动了指向争论与合作的科学课堂教学变革。2005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她的《为了思考的教育》一书,《Teachers College Record》的书评认为这本书对教育的贡献可以堪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等经典之作。
此外,她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了近200篇文章,曾任Human Development等期刊的主编以及20多个期刊的评审和编辑工作。
▲ 2018年5月10日,Deanna Kuhn教授作为华东师范大学荣誉教授正式加入课程所,华东师大副校长戴立益代表学校向Deanna Kuhn教授颁发了聘书。
附:采访原文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