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 作者: 张惠娟 已有0人评论 2020/10/30 20:44:19 加入收藏
10月23日—24日在宁波举行的以“面向未来———疫情中的教育思考”为主题的首届“东钱湖教育论坛”上,多位来自国内外的业界专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探讨全球疫情大考下面向未来的教育,为推动全球教育变革创新建言。
一、疫情给教育带来新思考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的同时,也加速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变,更给全人类带来了深刻启示。”在首届“东钱湖教育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在《为了明天更好的教育》视频主旨演讲中,分享了中国的教育政策与实践。“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结合发展实际和人民需求对教育事业进行了全面部署。”在他看来,面对疫情给教育带来的新命题,需要大家在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完善全球教育治理方面同心协力,共同创造教育的美好未来。
“大数据时代,使得教育的形式与内容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疫情虽然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但也推动未来教育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强调,只有把握这些变化带来的机遇,着眼于未来,我们的教育才能成功,我们的民族才会真正复兴。“疫情对于全人类来说,无疑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他说。
世界变局和新技术革命对教育带来的挑战,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呼唤人类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宽广深远的战略眼光,不断增进彼此理解,共同破解教育难题。因此,国际化是论坛的一大特色。对于疫情危机中的教育及其价值,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结构生物学系教授、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迈克尔·莱维特通过视频作了主旨演讲。他表示,“利用危机帮助教育走向新的发展阶段,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历史趋势。”迈克尔·莱维特建议,人类要顺势而为,推动教育在危机中迈上一个新台阶。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技能司司长和教育政策特别顾问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被誉为“PISA之父”。他长期致力于帮助各国政府和个人发展知识和技能,推动更好地就业与生活。“近20年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反映了一些国际上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他强调,“在2030年到来之前,补齐教育短板,提高教育质量,是各国政府都应当采取的措施。”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习方式的变化导致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到严重冲击。全新的学习方式能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怎样的变化?传统的学习方式如何转变?东钱湖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袁振国在《学习方式变革的思考》的主题演讲中表示,互联网带来的资源共享、信息交互以及开放式学习正逐渐打破教育的局限性,这让学习成为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活动。而这种变革引发我们对未来教育的思考。
二、面向未来,教育要顺势而为
人工智能将给教育带来怎样的前景?未来教育将以怎样的方式呈现?未来已来,教育如何应对?站在21世纪20年代的开端,嘉宾们畅谈未来教育的变革创新。
“试想一下,我们的生活离开了智能手机会怎样?3200天前,微信才上线;4800天前,苹果手机面世……这还不到5000天,我们的生活就发生了如此惊人的改变。下一个5000天,我们的世界又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通过视频,被业内人称为“科技商业预言家”的《连线》杂志资深主编凯文·凯利发表了题为《科技如何助力学习———在未来5000个日子里》的主旨演讲。他通过一组组“指向未来”的图片告诉大家,“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我们谁也无法预测。但我们总能从现实世界的发展看出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在未来,科技的应用将极大地被引入教育领域。更加开放的学习领域,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更加自由的学习模式,都将是未来切实会发生的事情。”凯文·凯利剖析在未来的十几年中科技对学习的助力作用,展望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他认为,未来人类最重要的三个技能是:学会学习、提出新问题、拥有技术智慧。凯文·凯利从思考上另辟蹊径,他认为:“机器是效率的,而未来人类工作的趋势是非效率的。”
“解决这个世界长远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教育。而在这其中,量子力学会给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观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潘建伟表示,在中小学阶段,要培养孩子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批判怀疑能力。在大学阶段,则要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同时,要让大学生具备两种素质:一是找到自己的心中所爱,二是要有良好的抗压能力。“牛顿力学、量子力学告诉我们科学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成立的。因此我们要让孩子们意识到这样一种观念,即‘所有的真理都是相对的,并不存在绝对的真理。’”他举例说:“光速加光速就不再是两个光速,光速加光速还是等于光速,即‘1+1还是等于1’,所以,所谓的真理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是真理。”
“学生心理健康欠佳,社会情感发育不良,人生意义匮乏,是现在所面临的比较头疼的问题。”论坛上,来自教学一线的重庆市江北中学校长但汉国提出了“生命教育”的话题。他认为,面向未来,在疫情中思考教育,需要关注两个重要的概念:生命与人。“当下的疫情让我们更加懂得生命的重要,未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要更加关注人的重要。”他认为,生命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以及走向成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归本质,生命教育让学生学以成人,生命教育引领教育走向未来。”
“跨界”是东钱湖教育论坛的一大鲜明的特色。来自企业的嘉宾孙尚传,是生产大国重器的大富科技(安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未来教育与工业5.0》的主旨演讲中,他结合自己在企业中的实际发现指出,未来教育与工业5.0密不可分。“我们需要在互联网上打造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学以致慧的生态系统,由大师工匠任教,培养中国少年的科技童子功、原创习惯和民族文化自信。”他建议要构建互联网在线学习、创造、设计、仿真、制造平台,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充分释放人口智力红利,实现有教无类、有创无类。
“东钱湖教育论坛之所以如此重要——因为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对未来社会至关重要的教育,我们必须共同开篇换卷,让变革后的教育成为一项关键因素,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希腊前总理、前教育部长、东钱湖教育论坛联合主席乔治·帕潘德里欧在视频致辞中对论坛的发展提出美好祝愿。他说:“我们不仅处于变革的时代,我们正在见证时代的变革,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与所有挑战和困难做斗争的历史。而良好的教育是人类合作与创新的基础,只有办好教育,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全球共同体,共享人类美好未来。”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