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山东莱州双语音乐课题组 已有1人评论 2016/9/29 8:57:23 加入收藏
(二)视觉文化的构建
音乐的本身是听觉艺术,这是毫无质疑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在学校音乐文化中,还要把音乐的视觉文化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相对于正在成长的中小学学生来说,因为他的年龄小,阅历浅,不可能对音乐所表现的事物和意境都有深刻的理解;况且,通过音乐不可能表现出所有的视觉对象。所以他们的认知主要还是得靠形象思维作支撑。周海宏先生在他的《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中有过论述,他认为通过音乐的要求去表现视觉对象始终是有限度的,许多视觉对象通过音乐是无法表现的,诸如形状轮廓和色彩等都不能得到表现。处于这样状态下,如果我们学校的音乐教育单靠听觉器官教育学生,难免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疲劳症。因此,先进的音乐教育应该把有形的色彩融入到无形的音乐中,听视觉的高度结合,对加强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是由时代发展的特征所决定的。有论者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和传输工具的快速发展,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已经水到渠成;由于信息的80%来自于形象,故而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越来越依赖于视觉材料。这一现象,充分证明了1930年海德格尔的世界图像时代到来预言,也昭示着人类的文化艺术在传统形态的基础上日趋丰富多彩。
那么,学校音乐视觉文化应如何构建呢?在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根据音乐视觉类型构建的实施思路。
第一类:与音乐有直接联系的视觉感受对象。这类视觉感受的内容是来自与音乐表演密切相关的影像。其活动的状态与音乐的音响进程有着内在的联系。对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情感也有着一定的诠释效果。这类视觉多表现在舞台演出中的器乐、声乐节目。演员的表演形体、动作,特别是面部表情与演奏(唱)的音乐产生同一效果,由于音乐与表演者两者是相统一的,所以特别受观赏者的喜爱。对此,在学校音乐文化中,我们有意识地多为学生创造这样的视觉载体,如每周安排学生欣赏各级各类晚会的录像,在学校电视台开设“校园歌手大奖赛”实况转播,观看学校每年六一、元旦举行的专场文艺晚会等,让学生尽情地欣赏此类视觉音乐节目。
第二类:与音乐有相应联系的卡拉OK视频光盘。这类视觉感受对象,主要来自于听觉所产生的联想,把联想到的情景画面化。让画面有效地服务于音乐的表现情感,从而达到从抽象到直观的效果。这种方法特别有利于生活阅历较浅的学生的审美理解。鉴于此,我们学校电视台根据学段,统一制作了具有一定听觉、视觉效果的卡拉OK光盘,免费发放给学生,让他们利用节假日的时间观看、演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类:与音乐有必然联系的电视剧、电影主题歌。这类视觉感受对象最初是主体,音乐只是为视觉服务的。但久而久之,当主题音乐成为经典作品时,视觉对象又自觉不自觉地服务了音乐。如听到《红星歌》,自然就想到了潘冬子;听到《我的祖国》,自然想到了上甘岭志愿军英雄杀敌的光辉形象。由于这类音乐视频有极强的故事感染力,学校要求这类音乐要最大程度地与学科教学,尤其是文科教学有机地整合,让学生随着课程,充分利用班级多媒体的优势,欣赏这类音乐,感受音乐中的人物形象。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