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钟秉林:中小学教育未来要应对四大挑战

来源:搜狐教育 作者: 钟秉林 已有0人评论  2017/11/23 14:45:22  加入收藏

导读当下社会科学技术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教育技术未来的发展给教教育带来了许多机遇与挑战。在线教育市场不断扩大,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被运用教学和评价,越来越多的学校推行STEAM教育、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新的教育理念,选课制、分层教学、走班教学也被更多的学校实施……这些已经刷新了人们对于传统教育的印象。但是对于国内很多中小学来说,传统的授课和学习模式依然没有改变,教育科技带来的变化还没有真正发生。

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未来教育的需要,教育科技的发展将给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许多挑战。

在2017第二届学校创新发展研讨会期间,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提出了在教育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教育需要面临的四个挑战:高考改革的挑战;网络教学的挑战;STEAM教育的挑战和教育国际化的挑战。他认为,这四类挑战的背后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应对这些挑战必然涉及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等问题。

以下为钟秉林现场演讲,原文有改动。

进入21世纪,国家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现在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一方面是人民群众要求上好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非常迫切,另一方面是当前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短缺,而且发展不均衡。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教育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转变,进入到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优化结构为特征的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中小学校要主动应对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四个挑战:一是应对高考改革的新挑战;二是应对网络教学的新挑战;三是应对STEAM教育的新挑战;四是应对教育国际化的新挑战。

第一,应对高考改革的新挑战。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在2014年正式启动,上海和浙江两个省份率先进行高考综合改革试点。高考改革的主要目标有三个;一是促进教育公平;二是科学选拔人才;三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围绕这个目标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包括在考试方式方面探索分类考试、部分科目一年两考;在考试科目和内容方面,探索“3+3”模式,取消文理分科等;在招生录取方式方面,探索综合评价、自主招生等。这些改革举措有很鲜明的价值取向,就是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机会,扩大了高校的招生自主权,这就给中小学校,尤其是高中学校提出了新的挑战。想要应对这样的挑战:

1、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确定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价值观,要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选择权,鼓励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

2、完善学生评价制度。从高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基于事实和数据客观准确的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将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作为高校录取学生的重要参考,而不是空泛的一般化的描述。

3、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应对高考改革挑战,要深化课程改革,积极探索参与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要变革学习制度,实施选课制、分层教学、走班教学,构建高中学校教学的新常态,而不是在少数学校记性探索试点。同时要针对过去的薄弱环节重视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通过讲座、完善课程体系和社会合作开展职业体验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学会选择职业。

4、高考改革对于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需要适应自主选课、分层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学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尤其要重视提高教师发现学生兴趣特长和学科潜力的能力,以及指导学生选课和规划学习生涯的能力。

5、探索管理体制创新,改革教师聘任与考核制度,创新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班主任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课表编排,提高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合理规划增量。

第二、网络教学的新挑战。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强调要办好网络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进一步改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这一系列重大事件都表明,基于互联网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像慕课、反转课堂、微课堂等基于互联网教育模式应运而生,这些学习方式可以突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有利于学生和社会学习者个性化的进行线上学习,有助于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同时这种基于互联网教学模式的诞生和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促进线上教学和线下教育的融合,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此外,互联网教学的发展对教学方式的变革、优质教育资源国际拓展、多元文化的国际理解搭建了新的更宽阔的平台。

知识传播方式的变化导致了学校的教育受到直接的冲击,教师角色正在发生转型,老师要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指导者,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形成一种新型学习伙伴的关系。

同时,基于互联网的教学,也颠覆了传统的学习过程。从学生学习过程来说,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知识传输的阶段,就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传统学习中往往是课堂上通过教师讲授来实现。第二个阶段是知识内化,就是学生要把接收到的知识消化吸收,真正掌握,将来可以学以致用。传统的方式一般是课后学生复习、做习题,老师进行辅导答疑来实现。

而互联网教学使这个过程面临被颠覆。在互联网教学背景下,知识传输这个环节可以从课堂上转移到上课前,学生在网上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来实现知识传输。在课堂上,老师就需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去探究、反思、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所以无论是翻转课堂,还是学习过程的革命,内涵就在学习过程的颠覆。这些变化也给学校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1、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多样化的质量观,突破千校一面、万人一面的培养模式,多样化、个性化地培养人才。要树立现代教学观,尊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变革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

2、要特别重视把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要积极探索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在师生学习共同体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来实现教育目标。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重点放在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上来。

3、要高度重视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强高校教师的培训,让他们重视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要鼓励教师研发网上课程,参与线上教学,特别是要把重点放到线上线下教育相融合,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学习效果。

4、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和学生管理机制,调整教学组织乃至传统的教师布局,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优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教师考核标准,完善学生学习效果跟踪和综合评价机制。

当然,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正在加快网络教学与教育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这给学校教育带来新的冲击和机遇,我们要保持敏锐的目光,在可能的条件下进行积极的探索实践。但我个人认为,也不能炒作,不能夸大其词。虽然互联网教学可以把一门课程做到效果非常好,但是课程教学不等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0
0
关键字:中小学 教育 未来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