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崔秀梅 已有0人评论 2024/1/6 19:44:52 加入收藏
导读:积极的非正式评价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催化剂。学生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教师的非正式评价中,教师的非正式评价深刻、久远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评价素养,不仅需要教师转变观念,还需要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有意识地运用非正式评价,以及发挥教育行政、学校管理对教师非正式评价的引领、教育功能。
有人说,教育学归根到底是关系学。积极的非正式课堂评价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催化剂。这既是我个人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多年来经营课堂、观察课堂的深刻体会。
近年来,虽然课堂评价研究被广泛重视,但影响师生关系的非正式评价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非正式评价是指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及其表现所作出的即时性反馈和评判,本质上属于课堂交流式评价。
事实上,在师生交往中,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不仅对学生有着评价意义,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师生关系。可以说,只要师生在一起,学生就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教师的非正式评价中,因此,教师的非正式评价深刻、久远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
曾看过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位母亲。文章里谈道,有一天,她接上幼儿园的女儿回家,小家伙坐在她自行车后座上叽叽喳喳开心得不得了。觉察到了女儿的不同,她问女儿今天为什么这么开心,小女孩说:“我们老师喜欢我。”她进一步问:“你怎么知道老师喜欢你啊?”小女孩骄傲地告诉妈妈:“我们老师今天对我笑了……”
作为教师,也作为母亲,我读这篇文章时,内心很是酸楚。我们的孩子是多么的需要教师的肯定啊,哪怕是一个不经意的笑容,都会给孩子带来一整天甚至好几天的温暖。幼儿园的孩子是这样,中小学生是这样,甚至,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在中小学课堂中,可以肯定地说,非正式评价的力量是巨大的!
我在担任潍坊十中校长期间,听过一节化学试卷讲评课。执教教师是郭春玲老师。上课开始,郭老师简单说明本次考试情况后,便让学生自己修改试卷,然后通过跟同桌或前后桌交流,判断自己改对了哪些。课上到这里倒也没什么,但接下来郭老师的做法却十分令人振奋。郭老师问,通过自己改错,能提高5分以上的同学请举手。班内43名学生竟有过半的学生举手。郭老师故意用惊异又惊喜的表情再问:“有能提高10分以上的同学吗?”又有十几个学生举手。这时有学生小声嘟囔:“我提高了20多分。”这话郭老师听到了,于是郭老师大声地说:“说什么?还有提高20多分的?谁啊?”这时,有两位男生半是自豪半是不好意思地举起了手。这时郭老师抓住机遇,带着喜悦、欣赏又略带责备的神情,开始用拉家常的语气跟学生说了一番道理,大意是,这些题你是会的,你有这个能力,你可以考得更好,这个分是不该丢的。
这样的“批评”,有谁能不欣然接受,不受到激励呢!
也是在潍坊十中期间,我还听过一节数学课,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了一元一次方程概念、一般形式等知识后,给出一组新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解决,由此引发认知冲突,引出新课课题——一元二次方程。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条件是不许看书,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和热烈讨论,最终得出了他们的“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作为听课者,也作为孩子们的校长,我实在太激动了,真想大声跟他们说:“孩子们,你们太棒了!”因为,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跟课本上的“标准答案”相差很小,而且就他们的认知基础而言,这样的成果已经算得上完美了。所以,我甚至想大声说:“看看你们有多么了不起,你们比大数学家得出的结论只差了这么一小点!”当时,我热切地盼望着数学老师好好夸一夸他的学生,并以此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然而,执教的数学老师没有表现出欣喜,没有一句表扬肯定的话,而是非常冷静地让学生打开书,把自己的结论跟课本作比较并找出差距。后边的细节不需多说了,学生跟教师一样,一板一眼、严肃认真地找到“标准答案”,纠正自己的不完善答案。
平心而论,这位数学教师很爱学生,是一位很优秀的数学教师,他的课也很受学生欢迎,教学成绩也不错。我当时就在想,要是他能懂得欣赏学生的长处,给予学生更多的正反馈该多好!我深深地为表现出色的学生感到委屈,更为这位各方面都还算优秀的数学教师感到惋惜。当然,事后我们做了深入交流,这位教师也意识到了自己当时做法的不足。
在我们的课堂上,像这样眼睛只盯着学生的缺陷,不能及时肯定学生长处的非正式评价比比皆是,令人心痛。这不是哪几个教师的问题,也绝不能说这样的教师不爱学生或专业水平不高。
我曾经看过一份关于非正式评价的研究资料[1],研究者统计了某幼儿园一段时间内教师的非正式评价。在总数为960次的非正式评价中,否定式评价竟然高达780次,占81.2%。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可以想见,学生在这样的评价环境中会有怎样的情绪体验。这虽然是幼儿园的一个个例,但中小学课堂的非正式评价现状也不容乐观。
这类问题说到底,跟我们当下的一种“教育”理念有关。学生从小被家长“高标准严要求”,做好了、做对了是应该的,家长通常对孩子的成就视而不见,然而一旦孩子做差了、出问题了,家长的教育就开始了。所以有人说,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是从“失败”开始的教育。
改变这种现状当然不易。好在一批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提倡“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改变课程评价过分重视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2]“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3]“评价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学生发展服务”[4]等。经过二十多年努力,这些理念教师已耳熟能详,有的理念更是已深入人心。但知易行难,要使广大中小学教师自觉行动转变评价理念,成为一代有着良好评价素养的教育者,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努力,尤其是日常交流中的非正式评价素养,因其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是急需提高。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评价素养。教师要从人性角度理解、体谅我们的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在思考方式、表达方式、进步速度、进步幅度等方面的差异,充分包容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种种不完美、不如意甚至“不争气”,想方设法肯定、鼓励学生,即便他们回答错了,也可以肯定其参与积极性、思考方法、视角独特乃至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等,随时随地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催生他们的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我们都知道,无论男女老少,“得到认可”是基本需求。这些年来,我从众多教师同行身上也发现了一个共同规律:无论学历高低、工作是否努力,凡是对学生过于严苛、好挑毛病、不善表扬者,其学生开始时纪律、成绩虽然好,但发展潜力不大,甚至越往后越差。这样的教师对自己的子女也一样,因而常常导致子女格外叛逆,缺乏自信。有的教师非常不善于使用非正式评价工具,上课总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只要课能上得下去,无论学生表现得好还是不好,一律不予评价。事实上,对学生的表现不给予评价也是一种评价,学生感受到的是教师对自己表现的无视和淡漠,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也会受到打击。
我真心希望我们的教师能满腔热情地跟学生互动,给学生多一些肯定性评价,尽可能减少否定性评价。教师要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从认知、情感、兴趣、习惯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给学生激励与引导,尊重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上的多元和差异性,树立有差异的平等观,使用有差异的非正式评价,以不同的标准对待学生,帮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发展、终身发展。
其次,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有意识地经常运用非正式评价,让教师亲身体验到非正式评价的意义和价值。例如,校长带头有目的、有计划地听教师的课,每次听课多从正面肯定教师的优点长处;在校园互动中,对教师多一些欣赏与鼓励;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宣传栏等有计划地宣传推介在某个方面做得好的教师,如有的学校每月推出一名月度最美老师、感动校园人物等;在升国旗仪式或重大校园活动中推出一名或数名教师,让他们上台亮个相、说几句鼓励师生的话;等等。长此以往,学校里就会形成一种肯定式评价文化,影响、带动全体教师学会使用非正式评价激励学生。
最后,发挥教育行政、学校管理对教师非正式评价的引领、教育功能。为非正式评价创立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从而使非正式评价能深入每个教育者的内心。
同时,要高度重视教师评价素养尤其是非正式评价素养的提高,在众多的培训中不仅要讲理论、讲理念,更要结合实例传授实实在在的方法技巧。要发现、培养广大一线教师中善用非正式评价的教师榜样,请他们现身说法、传经送宝。我们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大批这样的优秀者,他们默默无闻,年复一年跟学生“滚”在一起。我曾经多次走进潍坊市奎文区德润学校裴荣霞老师的课堂听课。有一次听她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四十多个七、八岁的小孩子,上课走个神、说个话、做个小动作是常有的事,裴老师从不批评。发现学生精神有些涣散,裴老师会指着相对较好的区域(如一、二组)说:“哎,你们看,一组、二组的同学听讲特别认真、特别精神!”此时学生就像士兵接到命令般立刻集中精神,看向教师。不用说,这样的评价反馈远比把学生批评一顿好得多。在裴老师的课堂上,我从未听到过她批评学生,她总是用肯定式评价组织教学,鼓励学生一步步战胜困难,学生也特别喜欢裴老师,喜欢她的数学课。还有像前面提到的那位给了孩子一个微笑的幼儿园老师、潍坊十中的郭春玲老师,她们在平凡的工作中,用爱和爱的智慧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也培育着学生表达爱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意识到,非正式评价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并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积极正向的非正式评价总是能给学生带来信心和力量。评价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齐心协力、持之以恒地研究改进。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拥有安全的课堂心理环境,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实现健康发展、个性成长。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王维荣.课堂里非正式评价能做什么[N].中国教育报,2021-10-21.
[3]高凌飚,黄韶斌.教学中的非正式评价[J].学科教育,2004(2).
[4]肖双.幼儿园教师运用非正式评价的现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