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作者: 高德胜 已有0人评论 2024/1/6 21:19:43 加入收藏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整体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民族与国家所处位置并不完全相同,有的走在了前面,有的稍微落后。走在前面的经济得到了发展,综合国力增强;稍微落后的,经济发展也相应落后,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但走在前面的,在获得优势地位的同时,也要承受现代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与代价。走在后面的,虽然遭受了种种不公与磨难,却可以吸取走在前面的经验与教训,从而使自身的现代化少一些伤害与代价,进而实现更好的现代化。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这种更好的现代化。
现代化既是事实描述,也是价值追求。作为事实描述的现代化,成就显而易见,问题也毋庸讳言。现代化过程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包括单纯追求物质财富、贫富悬殊、环境恶化、人的异化、人情淡漠、精神空虚、道德沦落等,可以说都是现代化的代价。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甚至是建立在牺牲一部分人的基础上的现代化,不是能够作为价值追求的现代化。正是这巨大的代价,让一些人开始怀疑,这种现代化是否是可欲的、值得追求的。
先发国家现代化的种种问题,为后发国家提供了镜鉴。从这个意义看,后发现代化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劣势,但也有先发国家所没有的优势。这种优势概括起来,起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吸取先发现代化的教训,避免现代化的种种问题;一个是结合自身文化传统与具体国情,在现代化的普遍性的基础上走出自身的独特性。只有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的优势,后发现代化才不会成为一种被裹挟而入的被动现代化,而是基于自觉的主动现代化、作为价值追求的现代化。
如何避免现代化的种种问题,教育与德育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现代化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对资本主义进行透视与批判的学者,都指向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预设的人性基础,即物欲化的人性。资本主义以人的欲望为发展动力,反过来又激发、放大了人的欲望,导致人以物欲为特征的种种异化。教育与德育,不是单向的适应活动,而是可以有所超越的活动。可以说,有所超越的教育与德育,即更好的德育,可以通过培养更加健全的人来助力对现代化种种问题的克服。另一方面,通过更好的教育与德育所培养的人,也可以去改造、改变过去被当作金科玉律的种种社会机制,从而实现社会层面更好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指导思想。充分结合自身文化传统与具体国情,探索自身现代化的独有道路,更是后发现代化的另一个优势。这一优势的发挥,同样离不开教育与德育。文化传统的挖掘与传承,需要教育与德育。通过教育与德育,文化传统才能由自在形态走向自觉形态,才有形成整个社会的文化自觉。也只有通过教育与德育,文化传统才能由静态的、抽象的存在,变成化在每一个人身心之中动态的、具体的存在。对具体国情的客观认识也是同样的道理。教育与德育,通过培养出传承文化传统、深刻理解国情的人,在国家现代化独特道路的探索、现代化道路的推进与坚持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即便是后发现代化,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也会遭遇各种艰难险阻。可以说,现代化进程,最终考验的是人的素质与品格。
未经现代化的教育与德育,很难培养出现代化的人。更好的现代化,需要更好的教育与德育。当然,更好的现代化与更好的教育、德育不是先后关系,而是同时进行的互动关系。中国的现代化正在进行中,教育与德育的变革也是进行时。我们的教育与德育现代化不是零起点的,已经有了一些成就与积累。从德育来讲,这些成就包括师生平等,尊重学生道德发展的主体性,将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发展结合起来;知识学习与道德学习相结合,德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一体化;学校活动与德育活动综合设计,间接德育与直接德育的互相支持等。当然,这些也只是阶段性的成就,对更好的德育的探索,是一个不断进步的无止境的过程。
(作者:高德胜,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