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杨东平:日本中小学教育的12个真相

来源:21世纪教育研究院 作者: 杨东平 已有0人评论  2023/12/26 16:43:04  加入收藏

今年十月,我实地考察了日本的公立中小学。所有中小学教师都是公务员,学校之间一视同仁,学生每年重新分班,教师、校长每六年换学校。没有标语口号,没有评比检查,没有所谓“特色”。当然,也没有关于学校成绩的宣传,因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考核、不比较学业成就。我们中国学校司空见惯的这些现象——学校的驱动力、名牌学校、创优项目,所有这些都不存在。

学生和教师做自己分内的事,在教室外面陈列一些学生的作品,学校会展示在运动会得奖的奖杯之类。所有的学校都是这个面貌。可以说,我们在日本看到的是一种常态。

1.均等化办学设施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正常的学校,普通的学校,我觉得对我来讲最大的启示其实是在这儿——你看到了一个国家中小学日常的和正常的面貌,这一点其实挺重要的。

很多人讲你们看的是不是样板学校?觉得他们也是让你看一些好学校而已。因为学校有游泳池、体育馆。这是把中国的概念移植到观察日本,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看的日本学校,有一百多年的老学校,有昭和天皇题词的学校,也有市县的公立学校,但日常管理、设备设施上各个学校是大致相同的。简单地说,日本是一个严格依法办学的国家,没有把学校分成三六九等,因此,义务教育阶段没有重点学校这一说。

2.校长、教师轮换制,教师公务员制

没有重点学校,日本教育的特别之处体现在什么地方?中小学校长、教师的公务员化。各校校长、教师每6年轮换一次,由教育委员会重新分配。中小学老师纳入公务员编制,服从国家的统一计划,统一安排。

由于教师都是公务员编制,所以工资待遇相对比较稳定,也比较固定。尽管有人认为待遇偏低,譬如佐藤学就说日本老师的素质和待遇水平都不如中国,他对中国的评价非常高。我们在日本看到的都是常态,所有的学校都是这个面貌。他们的办学概念都是基于教育法的,有学生就有学校,有学校就要一视同仁,把学生的正常成长作为教育的追求。中小学没有什么自己的目标,比如要在十年内、二十年内争取到第几名,类似的目标都没有。就是一个日常的、正常的学校。所以不需要加班加点、不需要追赶什么。我觉得这一点其实很重要,但是我们忽略了这个重要性。

3.学生每年重新编班:多交朋友、打破同类聚集

日本学校的一个特点是学生每年重新编班,从小学开始,这是很令人吃惊的。我们在中国的学校待长了,意识不到这个事情的价值。

那么它的教育意义是什么呢?就是让小学生在六年当中接触尽可能多的学生,交更多的朋友。还有一个意义,就是打破可能会出现的同类聚集。如果这个班有一批尖子生,就把它分散一下,均衡一下。所以日本的教育,没有标新立异的,超越日常教学之外的目标和追求。我觉得就是正常教育,或者说是教育正常化。

另外学校对学生隐私保护之严厉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看到学生就随便拍照,那在日本是绝对不可以的。有的学校甚至不允许对着教室外面的宣传品拍照,因为宣传品上也会有学生的基本信息。

4.传统的教学设施和秧田式教学

我们看到的日本学校教学是比较传统的,一个班级40 人,课桌对着黑板排列,所谓“秧田式”的布局。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老师的板书都写得很好。学校的教学设施相对而言比较陈旧,比如电风扇、投影仪等等我们现在都不怎么用了,但日本学校的教室里还在用,教学设施的现代化程度、先进程度远不如中国大城市的学校。

学校的操场全部是土地的,没有水泥,没有塑胶。我们问校长,为什么学校的操场要建成这样?校长也很奇怪,他说原来就是这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各个学校都是这样。当然你也可以给它生发出回归自然等很多深意,但实际上它就是一个学校朴素、自然、正常的面貌。

5.佐藤学对日本学校的批评与反思

日本学校的状态,从好处来说,我们称之为“教育正常化”,正常的教学,没有很多日新月异的东西。从另外一方面讲就比较传统、陈旧。我们与日本教育家佐藤学交流,感到他对日本学校批评得特别厉害。

佐藤学认为这么多年来,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当中,至今课堂面貌还是“秧田式”的学校只有日本、中国和韩国等这几个国家。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小组式或交互式的。这是一个基本现实,但是改不过来。由此我们可以想象日本公办学校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比较传统的,或者是比较刻板的,教师讲授占据了大多数时间。

6.用国立学校开展教学实验

日本的学校分为公立学校、国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其实还有一类叫特殊学校,就是身体有残障的儿童的学校。国立小学、私立小学占的比重都非常小,都只占百分之二点几,绝大多数都是公立学校,是用地方财政举办的。国立学校特指国立大学举办的附属学校,因为大学是国立的,资金来源是由教育部供给的。

国立小学或者国立中学的功能之一是开展教学实验。这就看到中国学校制度中的一个缺环。我们如果想要推进一项新的改进、新的设施、新的方法,往往无从推进,或者只能找一些样板学校。而日本就是先在国立学校进行试点,成功了以后再推广到其他学校,是一种非常有序的安排。

7.日本的学校会“卷”吗?

日本的学校到底卷不卷?白天去看的时候,各个学校都差不多,大家都在教室里上课,在操场上玩耍,好像都很幸福。但是实际的学生生存状态是怎么样的?

我们这次会见了一批带着孩子到日本去学习的家长。其中一个妈妈,她的两个女儿刚到日本时,她都急了:这个学校怎么完全不管学习啊?她想把孩子们再重新转回北京。原来想象当中认为,日本是一个现代化国家,应该很重视教育,结果发现他们的小学,几乎完全不重视“教育”,没有作业,没有考试,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就是交更多的朋友,吃得更好一些,更强健的体魄。校长讲话就这么三个要求。因为没有作业,没有考试,所以小孩自然就没有压力。

其实日本的学校跟西方多数国家的学校一样,小学和初中都不主张竞争,小学升初中没有考试。但进高中是要考试的。所以选择性的教育,或者说竞争性的教育是从高中才开始的,这一点中国家长和老师是没有体会的。

8.如何打破揠苗助长的怪圈

对儿童的教育不能采取速成的方法,欲速则不达。小学的时候放宽一些,让他自然而然的生长,睡好觉,吃好饭。到了初中,身体心理都比较成熟了,再进行挑战性的学习和教育,而不至于在小学时就把学生打趴下了。

现在中国的小学生中,厌学、弃学的比例相当高,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这个问题需要有一个整体性的解决。

整体性的解决方案就是取消考试,取消学校差距。日本小学生都是就近入学。家长不许接送儿童,因为距离比较近,只有5-10分钟的路程。学校只在开学的第一周,或者前三天允许家长送孩子到学校,为了带孩子认认路,然后就不许送孩子了。

9.日本义务教育阶段关注的重点:俱乐部活动

前两年三联书店出了一本书——《日本公立小学的 365 天》,我们在日本与作者谭琦做了一次交流。

她介绍,日本学习教育真正的重心是“部活”——俱乐部活动,简称“部活”。它是日本学生小学到初中最重要的事情,你学习可以不好,但必须至少参加一项“部活”,而且要做的尽可能好。

俱乐部活动是学生可以选择的,大概有2/3 是体育类的, 1/3是文科类的。选择体育的学生占了多数。“部活”的要求非常高,因为日本的教育系统没有专门的少体校。青少年体育人才的培养,全部都是从普通学校的“部活”中产生的。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的时间精力主要花在“部活”上了。

中国的家长会觉得这是误人子弟。但以前面说的妈妈带着两个女儿日本上学的案例看,一个孩子现在已经上高中了,早稻田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学校,她的职业方向和兴趣发展都非常稳定,逐渐进入了专业化的学习轨道。

在一个教育资源比较丰沛的国家,其实家长并不用过早操心,让孩子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就可以得到一个好的发展。

10.体育的功能:成就感与团队意识

日本小学的运动会是全体学生参与,没有个人项目,基本上都是团体项目。包括长跑,就跑1千米。那么多学生,怎么区分?头上绑一个飘带,不同的班颜色不一样。最后来评价成绩,有一套办法。

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对学生最大的挑战,还不是田径类项目,而是他们的经典项目,如把腿绑着,两个人三条腿这样的跑步比赛。还有一个是叠罗汉,一个班的学生,叠起来变成一个三角形。为此,学生不知道要摔多少次,鼻青脸肿的,最后到运动会的时候,叠起来了,终生难忘。

学生的成就感和团队意识的培养,就是体育的功能,跟我们的确不太一样。培养优异个体的过程可能是在俱乐部活动。因为每个人的特长和选择不一样,每个人自己交钱,自己安排学习的节奏,从这种安排当中我们就能意识到,日本学校的教育功能跟我们的很不相同。

11.并行不悖的学校教育与补习教育

日本的学校教育和补习教育是完全两条不交叉的道路。学校教育里面完全没有学业竞争、补课这些内容,全部在补习教育,他们叫“学塾”。学塾的价格平均一年 50 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 2.5 万,“学塾”的市场也是比较规范的,并不是漫天要价。

补习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所以我们感到日本社会和家长对补习教育并没有特别大的意见,也没有说因此而加剧了贫富差距或者阶层差距。也许我们了解的还不够,了解更多,会有新的认识。

日本家长有没有特别卷的?也有,比如目标是东京大学,而且是东京大学的医学院。但这是一个特定的人群,特定的家庭。日本有人认为,这个群体的比重也就占 5%-10%。所以它卷的程度跟中国不可同日而语。你要是想要上一个东京大学以外的学校,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12.准确判断自我,找到自己的轨道

日本用于评价学业水平、考试水平的一个概念,叫做偏差值,它用一个算法计算你在同龄人当中的水平。根据偏差值来确定自己升学的意向,上高中或者上大学。相当于分类排队。他们把这种评价和比较称之为“自我轴”,一个人你只要和自己比较,不要和别人去比较。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轨道。与别人比叫做“他人轴”,老是与别人比,在意他人的眼光和评价,遭批评则情绪低落。

所有这些加在一块可以算是日本的一种教育生态,或者一种教育哲学。即正常的、自然而然的,建立在每个个体对自我的认知上的一种教育。在这个意义上,它虽然不是那么出类拔萃,那么标新立异,但是我觉得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还是比较友好的。

日本教育的问题也不少,媒体报道的主要是学校霸凌问题在增加。还有性别不平等。一个令人诧异的现象,是日本学生越来越不倾向留学,愿意“宅”在日本。这究竟应当如何认识和评价呢?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