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唐江澎:学校所赠予的不仅是分数和学识,而且是捕获幸福的能力

来源: 中国教育报好老师 央视新闻 央视财经 CCTV对话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21/8/24 10:54:49  加入收藏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几个月前,这句话让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火出圈”。

近期,国家系列减负政策陆续出台,央视财经《对话》节目邀请了“网红校长”唐江澎,他再次针对教育上的“不能承受之重”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图片来源:央视网《对话》 校长的选择

一、谈语文学习:培养终身阅读者

语文学习要培养哪些能力?唐江澎校长表示,让学生在高考中获得良好的语文成绩,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必须关注的,但高考只检测了语文素养中可以适用于纸笔检测的那部分,无法检测全面素养。

他认为,语文学习首先要培养一个终身阅读者,使其能够在精神、身体快速成长的过程中也获得一种精神的巨大滋养。

谈到这里,唐江澎校长分享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谈家庭教育:要进行爱与关怀的表达

对于家庭教育,唐江澎校长也提出了一些切实的建议。

看了《小舍得》的一段视频后,唐江澎校长认为,田雨岚是关注孩子的幸福的,但她把分数当作抵达幸福的唯一通道。

他指出,好分数只是通向终极目标的一个工具性目标。我们不能制造价值次序的颠覆,把分数当最高目标,也不能制造价值次序的对立,以为我们关注幸福就不能关注分数。

“我给广大的家长提一个建议,即使你非常关注分数,也要在孩子面前呈现出话题的多样性、语境的丰富性和爱与关怀的表达。”

三、谈好少年的样子:究竟如何让孩子学会优雅生活?

在说到唐江澎校长心目中的“好少年”时,他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优雅生活者”。究竟如何让孩子学会优雅生活?唐江澎校长提出了四项行之有效的方法。

1.减负

优雅之前,生活先行。唐江澎校长表示:“其实学生的负担整体上比较重,连我们最基本的底线睡眠——小学生满10小时,初中生满9小时,高中生满8小时,都成了一个奢望。我们学校的学生从来都是严格保证每天足够的睡眠,保证8小时,晚上9点55分入睡,早上6点05分起床铃响后起身。”

2.课程设置丰富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校课程作为基本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基础,对此,唐江澎校长作出了他的“个性”选择:“我们用一流的场馆设施去换取校外的专业团队来给我们提供课程支持和教练。我们只有11个体育老师,但是我们有外援的,比如击剑课程是德国国家队的教练来教的;击剑的老师就有五六个;体育游泳,光救生员就有四个。”

3.素质教育理念

为什么要坚持强调素质教育而非应试教育?

唐江澎校长说:“现在有部分老师考哪点就教哪点。这种一个单纯的目标而驱动的学习方式,其实是有危害的,一旦这个目标不存在了,后续的持续动力就没有了。我们应该让学生在高考场上获得良好的语文成绩,这是任何一个语文老师都必须关注的,但是高考只检测了语文素养当中的可以适用于纸笔检测的那部分,没办法检测全面素养。”

关于好的教育,唐江澎校长曾经还说过这些:

“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如果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如果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国家会没有核心竞争力。”

“为什么我们有的时候会被一个伟大的作品或者生活中的一个细节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我们有太美好的心灵了。我们必须培养这样丰富的情感来感受美。”

“一所学校的价值不应该只看她能培养多少成就杰出的学生,更重要的是看她培养的每一个学生是否坚定了这样一种人生信念:用我们的善良和智慧为世界贡献一个问题解决的行动,让世界因我们的努力而发生向善、向上的变化,变得更加温暖,更加美好。”

“每个人每天都应该给自己留一点做梦的机会,否则那颗照亮我们心灵的明灯都会暗淡下来。”

“也许你们不经意间的一句话点燃了我们学生心中的一盏明灯,这盏明灯就将照亮他整个人生的前程。”

人作为一个生命体,一定是讲究张弛有度的,就算在高三,我觉得也应该保持一个基本的节奏,该跑步的时候就去跑步,该做题的时候,就认认真真地去做题,该睡觉的时候就去睡觉。”

“人生有两次重要的选择,一次是选择大学的专业,一次是选择人生的伴侣,这两次选择都有一个最高的原则,那就是基于爱。”

“最关键的一点,是把我们朝向理想的那种美好的愿望,通过具体的、专业的路径,一步一步做出来。”

一定要相信时间的力量,只要我们朝着理想的方向,做出哪怕微不足道的一点点改变,若干年之后,也必将在历史中寻得这一点点改变的价值。”

做一个良善的人师,不功利不势利,要包容要大度。”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