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 张志勇 已有0人评论 2021/3/5 18:37:48 加入收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目前中国青少年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已经超过2亿。青少年首次接触网络游戏的年龄呈日趋低龄化趋势。特别是在6-10岁的群体中,有接近两成是不到5岁就开始接触网游。”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说。
尽管网络游戏对于未成年人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张志勇表示:“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影响道德认知和正常学习,损害虚拟人格构建,易诱发刑事犯罪。此外,未成年人遭遇网络暴力、色情侵害现象普遍。”
据此,张志勇建议全面加强儿童游戏产品市场准入监管。
一是加强儿童游戏产品的准入监管。
改变当前单纯把游戏产品作为一般文化产品,单独由文化宣传网信部门负责准入监管的做法,实行网信和教育部门两次监审机制,网信部门负责首次监管,教育部门负责二次审查。
二是尽快实施儿童游戏产品分级管理制度。
建立由教育、心理、卫生、法学、儿童学、软件开发等专家组成的儿童游戏软件定级委员会,对网络游戏软件进行定级,划分出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游戏级别。
三是调整降低儿童游戏时长。
目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中规定: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的时长,法定节假日每日累计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累计不得超过1.5小时。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研究,这些时长规定在未成年人日常学习生活中时间占比是否科学、科学、适宜?同时,应对不同学段的儿童做出不同的规定。
四是进一步降低未成年人每月游戏消费金额。
五是调整儿童网络游戏预警时间。
(张志勇,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