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刘美 已有0人评论 2016/10/24 18:37:49 加入收藏
对折10次呢?210=1024mm;20次呢?220=1 048 576mm(纸的厚度迅速增长,当然远远达不到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对折40次如何呢?240mm=1099511627776mm 1099511.63公里>384401公里(利用计算器可以计算,到达月球),一次对折次数对应一个厚度,那么你能写出纸的厚度 与对折次数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从举例可以体会到此函数的特征:随自变量 的逐渐增大函数值呈爆炸式增长趋势)如果是一张面积为1的纸对折,你能写出纸的面积 与对折次数 的函数关系式呢?(动画演示对折情况)( )(这两类函数的共同特征是什么?自变量在指数位置,函数值是指数形式,底数是常数),这便是本节课要研究的一类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老师板演课题,展示定义)
【注】: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前一节课时课本给出两个例子(GDP的增长问题和炭14的衰减问题),对于高一新生来说过于陌生,我采用此环节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理性判断事情的意识,用学生感兴趣的假设问题,出现指数型函数,为本节课的课题指数函数的引入做铺垫,同时让学生体验函数的“爆炸增长”的特点.
(二)概念形成(获取新知识)
定义:形如 的函数叫做指数函数.函数的定义域是
问1:定义中需要注意哪些关键信息?
预期答案:对底数取值的规定: ;指数函数的形式 ;自变量是 且在指数位置;函数的定义域是 R
(师表扬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抽取关键信息;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规定 呢?利用1分钟时间,前后左右四人合作小组,思维碰撞,完成手掌控制器1,然后找学生代表分享见解)
【注】:展示学生合作讨论的“手掌控制器1”的成果(学习合作小组出代表发表见解),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以三个明确问题给学生较明确的讨论方向,降低学生讨论难度,并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交流探讨,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将答案清晰地掌握在自己的“手掌心”里.
问3:判断下列函数是不是指数函数?
【注】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具体的题目,强化对定义的理解(解释(3),化简函数形式,说明理由)
(三)概念深化(知识再加工)
师:同学们,我们对指数函数的定义已经有了充足的认识,继续开启对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探索!同学们,先回顾一下函数作图的步骤是什么?(列表、描点、连线).那么列表时如何给自变量取值能体现定义域是 (学生回答,取正数、负数、零均涉及,一般对称取点),分三个小组完成手中的“手掌控制器2”(老师做一下分工奥)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