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专题策划 >> 教育家颁奖盛典 >> 乡村教育家 >> 浏览文章

帮助每个留守儿童“做好人、读好书”----朵应衡

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任风敏 已有0人评论  2017/11/6 11:36:45  加入收藏

“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留守儿童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期,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与呵护,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引导与帮助。所以普遍存在学习成绩差,养成教育差,反常行为多的问题。他们很容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对这些孩子我们没有戴“有色眼镜”。 “一个孩子对于一所学校,可能只是千分之一。但是对于一个家庭就是百分之百的希望!一个孩子成绩差,他自己放弃了,甚至家长也放弃了,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放弃,因为育人就是我们的天职。”这也是我经常在各种会议所强调的。我深知,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责任,选择了担任校长就选择了更大的责任。从教25年来,我一直牢记“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誓言!始终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思想。

我担任校长的三所学校都是留守儿童偏多的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学困生”、“后进生”、“单亲家庭孩子”和所谓的“问题生”。对这些孩子,我要求每一位老师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人”,做到“课内帮扶,课外谈心,课余家访”。课堂上多关注,多帮助;课后多辅导,多鼓励。我使出的则是我的“教育魔术”。每一次考试前,我都把一些要考的题目先辅导这些成绩差的孩子做会。等考试了,孩子们居然考到了他从来没有过的成绩,甭提有多高兴了。这时我再写一张表扬这个孩子进步的纸条,让他带给家长看。告诉孩子不要偷看,其实孩子肯定会偷看。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得到了老师的关注和家长的鼓励。孩子开始有了自信,有了自信就不怕学不好了。我始终认为“对孩子而言,成功是成功之母”。课堂上,我善于变化——面部表情的变化,说话语气的变化,讲课位置的变化,师生角色的变化,表扬方式的变化等等,在变化中实现“乐教乐学”。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课间,我和这些孩子在一起,拍拍肩,摸摸头,聊几句,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点头,对他们都会产生伟大而神奇的力量,他们都会感光显影。对这些孩子的教育需要爱心,还需要智慧。因为留守儿童有强烈的“向师性”,渴望得到老师的注意、尊重和爱护。正如越是干旱的禾苗越需要甘露一样。

我始终认为:所谓“问题学生”,其实都是“学生问题”,都是“心理问题”,不是“品行问题”。孩子之所以出问题,背后肯定有一定的原因。有一次,八年级的级长反映这个级的女生中出现了一个“大姐大”。这个女生经常拦着过道和门不让其他女同学走,还经常欺负同学。班主任和级长都多次教育,但是没有效果。这个孩子引起了我的关注。我把她请到学校心语室,先从这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开始聊起。慢慢地经过谈话了解到:原来这个孩子是被收养的。在弟弟没有出生前,养父母还很关心她。随着弟弟的出生,她似乎成了这个家里多余的人。因为平时在学校学习成绩不理想,自己感觉长得也不漂亮,平时很少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为了满足自己被人关注的需要,她开始在班里捉弄其他女同学,引来大家的注意,就这样慢慢地她也就自热而然地成了其他女生的“大姐大”。我从“做人要做一个让别人喜欢你的人”这个话题开始,聊到了如何在学校学习生活中正确地表现自我得到同学的认可追随。经过谈心,这个孩子认识到了她现在的所作所为不仅别人不喜欢,还讨厌。她也主动保证以后一定改掉自己的不良表现,努力做个老师和同学喜欢的学生。看着这个孩子开心地走出了心语室,我不禁感叹:“每一个所谓的‘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沉痛的故事,都有一个受过伤的灵魂,都有一颗善良的心,都有千万个闪光点。这一切,需要我们以教育者的慧眼去发现,以爱的艺术去滋润,去等待,去唤醒。我们不要紧盯着他们的不良行为,盲目地去批评,要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反常表现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透过现象去找出学生深层的心理归因和家庭影响。”

“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的‘家’”

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有小草的魅力。我们只有像农民种庄稼一样,尊重规律,承认差异,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一个孩子自由而充分地生长。所以做简单的教育,一直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标。心态“平平淡淡”,工作“简简单单”。我认为对教师而言要“育好人,教好书”,享受教育的幸福,开开心心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认认真真上学生喜欢的课;对学生而言要“做好人,读好书”,享受成长的快乐,健健康康成长,快快乐乐生活。学校成为孩子生命成长中感受幸福、收获幸福、追求幸福的“家”。在这里,学生、老师、学校同发展,共进步。每一位孩子都“做好人,读好书”,每一位老师都“育好人,教好书”,这就是我的“双好”教育理念。

在“做好人”方面,我们集中精力,组织优秀师资编写内容涵盖校长寄语、学生守则、行为规范、道德规范、常规要求、心理健康、安全常识、名言修身、故事哲理9个篇章的《行为规范我能行》校本教材,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并辅以学校宣传栏、校刊、“校园之声广播站”等方式进行学生行为规范的宣传,让学生将日常行为规范内化于心。学校开展“龙湾学校十五星学生”评选活动,从15个方面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考查,运用自评、他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认星争优”,以树立榜样,使学生将十五星内容外化于行。每一个孩子在学期末都会拿到“星级学生荣誉证书”,有的十五星,有的十二星。人人有长,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校本课程与“认星争优”的内外结合,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读好书”方面,针对农村孩子家庭缺少阅读图书的问题,我校近年来特别重视适合不同年级孩子阅读图书的配置。为了开展“班级同读一本书”活动,我们将同一种图书订购100本以上。平时,由每个班的图书管理员到学校图书馆为班级借书,然后二次借给班级每个同学。孩子们可以将学校图书带回家阅读。同时,每个班都设有图书柜,放置一定数量的图书,定期更换,方便孩子们平时在校阅读的同时,还允许孩子们借回家阅读。每周星期三和星期五的大课间学校都安排开展“阅读静校40分钟”活动。学校为每个年级配有阅读室,并且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图书和报刊。每个班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读前提出明确要求,读中进行适当辅导,读后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静下心来亲近经典,在阅读中明德修身,化德育于无形。学校印发学生阅读情况表,由每个学生认真填写一个星期来的阅读页数和阅读体会。德育处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讲故事比赛、阅读卡设计比赛和读后感征文比赛等活动。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我校还将“课外阅读与学校德育探究”申报为肇庆市级德育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实践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因此,“双好”教育的第二层含义就是教师“育好人,教好书”。为改变学校教师素质相对较低,实现“育好人,教好书”,我校实施了强师培训活动。学校通过专题培训讲座、工作问题会诊、学科跟踪指导等方式,转变教师落后的教育观念,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解决好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抓实校本培训的基础上,还开展了“问题即课题,课题促课改”活动,通过发挥骨干教师“以点带面”的带动、辐射和引领的作用,转变了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观念,构建了“定向-导学-交流-答疑-自测”五步导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双好”教育理念的践行,立足学校教育实际和学生发展水平,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实现了“教”与“育”的有机融合。

“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我们在抓好日常教学活动之余,将“乡村少年宫”活动、大课间活动和“阅读静校”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的功能场室,积极引导带动全体师生参与活动,愉悦身心,锻炼身体,张扬个性。组建手工、合唱、器乐、书法、球类、棋类等各种兴趣小组,由学校有专长的教师负责辅导。每学期都开展学生演讲、征文、手抄报、手工制作、羽毛球、篮球等各种比赛活动。还定期开展校运会和校园艺术节,让师生充分发挥并展示自己的专长。让校园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乐园,成为留守儿童的“家”!

在平时工作中我时时、处处、事事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好师生表率,注重榜样效应,提倡“无声的教育”。在校园巡视发现纸片我亲手捡起,学生集体劳动我亲自参与其中。我始终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重“严管”,更重“身教”。2009年9月刚开学,我因病住院,医生要我休息一个月,考虑到学校工作,在住院的二十多天里我每天都是抽出半天打点滴,半天到校上班。

许身孺子终不悔,一片爱心育桃李。面对众多的荣誉和社会的赞扬,我从没有沾沾自喜,更没有停止追求。仍一如既往地扬红烛精神,效春蚕风范,做着那些平凡但又并不平凡的工作,执着地追求着,耕耘着,奉献着,践行着我的教育誓言,实践着我的“双好”教育。

个人简介:

朵应衡,男,1973年4月出生,甘肃省民乐县人,本科学历,现任广东省四会市龙湾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是广东省特级教师,肇庆市“名师”培养对象。1992年从教,25年来一直坚守乡村学校,先后在5所乡村中小学任教,历任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学校语文教研组长,中学团委书记、教导处副主任、教导主任、中心校副校长、总校长兼镇文教卫党总支书记。

2003年起,他曾先后在三所乡村中小学担任校长。期间,积极践行他所倡导的“双好”教育思想:学生做好人、读好书,教师育好人、教好书。他是英德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四会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中国学习科学学会会员。曾被评为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南粤山区优秀教师、英德市优秀校长、四会市优秀校长、四会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是享受四会市政府特殊津贴的专业人才。

他撰写的20多篇论文在省市教研刊物上发表,2010年个人教育教学文集《教海探航》在四会市内出版交流,2017年40万字的个人专著《“双好”教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