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任风敏 已有0人评论 2017/11/6 10:16:36 加入收藏
我们的“享学”课堂,以人为本,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情趣激发情趣,使我们乡村校园的课堂教学进入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的美好境界。我们的“享学”课堂教学特色可以概括为“五个零”——
“享学”课堂,情感交流零距离。“享学”课堂强调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和共鸣。在“享学”课堂上,可以与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商量,一起研讨,一起辩论,甚至是共同开怀大笑、嬉戏欢闹……智慧的“享学”课堂老师可以在潇洒活泼的神态中透出灵气和浪漫,使每一句话都具有启发性,使人听了感到特别舒服,使学生感受到平等、尊重,“享学”课堂使师生“融为一体。”
“享学”课堂,师生互动零差距。“享学”课堂上的老师在与学生进行的双边教学活动中,全程体现互动,而不是单向的“灌知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高高在上,而是巧设情景,引导学生,师生之间没有距离。师生互动的创新思维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展开。在“享学”课堂的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共同协商,交流生活的体验,谈论人生的意义,探讨学习的窍门和方法等等。在“享学”课堂上,通过师生、同伴、文本、生活的多向对话,使课堂真正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
“享学”课堂,绿色评价零功利。“享学”课堂尽量减少考试和评价的功利色彩,弱化考试的划分等级和筛选功能,强化评价的及时分析判断和及时反馈的功能,使评价成为因材施教的调节手段。多年来,“享学”课堂一直在评价的内容、形式、试题的设置、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探索改革。评价是以发展为宗旨,构建开放的评价体系,倡导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全面评价,师生共同参与评价的全过程,形成零功力评价;评价以阳光评价(公开、公平、快乐)为载体,通过评价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过程。
“享学”课堂,指导优化零损失。“享学”课堂倡导指导过程的最优化,拒绝无效练习,力求把课堂损失降低为零。要实现“享学”课堂教学效益的零损失,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仅要安排好教的活动,而且要安排好学的活动,最重要的是要着重设计好教和学活动的有机配合。“享学”的课堂在指导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知识信息的交流,而且要重视情感的交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扬长避短,尽可能地创设最优的教学条件,并使各种教学条件协调发挥作用,达到最大的教学效益。
“享学”课堂,情感开放零约束。智慧的“享学”课堂教学观认为,学习应当是“自鸣天籁”,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古往今来,凡是脍炙人口、能够感动人的作品,大多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只有自由,才能活出个性,才能抒发真情。因此,智慧的“享学”课堂在教学中,积极倡导在入门模式指导下的自由学习体验,主张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语言文字。在“享学”课堂指导的过程中,力求做到情感开放零约束。
吾甚幸教,“享学”理念驱内力。“享学”课堂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实践部分,是师生学校生活的核心。学校教育活动是沟通学生发展“此岸”和教育理想“彼岸”的动能转换之“桥”。“享学”课堂的学校教育活动观是对有关学校教育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特性的本质认识,具有指导、构建学校教育实践的重要价值。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必须深入到教育活动观中,并直接改造教育活动。“享学”课堂的教育活动观,就是强调教育活动的“双边共时性”,“动态生成”和“灵活结构性”等。“双边共时性”强调,教育活动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教与学处于同一教育活动中,两类活动在时间上具有共时性,并时时产生相互作用。所以,“享学”教育活动进行的关键,是要把教与学两类活动真正组成共时、多向、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使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灵活结构性”是指教育活动的内容、方法与过程在设计上应呈合理结构状。只有现出合理的结构状态,才能产生出积极的整体效应。因此,认识教育活动的结构性是提高其效率的重要条件。“动态生成性”是突出教育活动作为一个复杂过程的特征。“享学”的教育过程的推进是在各种可能性中做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的发展过程,是极富有动态性的。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吾甚幸教,“享学”理念筑梦想。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与发展,最后达到人人都拥有幸福人生的终极教育目标,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让学生享受幸福教育,追求教育的“幸福度”,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学校的“享学”课堂确立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宗旨,把培养健康、快乐、聪明、文明的小公民作为学校的培养目标,全力推行“享学”教育:创建幸福校园,打造幸福教师,培育幸福学生,让幸福充盈在教育生活的每一天。让学生在快乐课堂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在自主管理中体验真实的生活;在多元评价中扬起自信的风帆;在校园生活中享受七彩的童年。立足当前,关注学生当下的快乐成长;着眼长远,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石。
在传统的校园里,孩子们并没有完全感到愉悦和幸福,他们觉得很苦,活得很累。孩子们喜欢求知,但不愿意去学校;喜欢读书,但不愿意上语文课;喜欢探讨科技奥妙,但不喜欢数理化;喜欢活动但不喜欢体育……我们的学校到底怎么了?我们的课堂究竟是怎么了?在我们学校里,一切的设计都是从成年人的视角给孩子们设计的,教材、教法、分数、作业、考勤等等这些要素,都是学校帮助孩子成长、发展的一些手段,但在更多的情况下,这些手段变成了目的,事实上都被“异化”了。所以,我们的教学越是成熟,我们就越趋向了教育的功利性和工具性,当把教材、作业、考试中等教育手段,当成了教学目标追求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就失去了越来越多的自由,这在实践中,是把我们的教育目标与教育手段完全颠倒了。所以,我们的“享学”课堂就是要承载放飞学生梦想的历史使命。
吾甚幸教,“享学”理念有魅力。我要让学校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成为师生向往的地方,而不是硬着头皮、愁眉苦脸走进学校和课堂,这才是理想中的好学校。如果孩子们厌烦了校园,那么,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其实已经失败了。作为学生的幸福童年,并不是不考试、不上课、不学习、痛快玩这么简单,最重要的是需要给孩子人格、学识、品行、社会性发展、态度、价值观等等,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站立的“人”,这是一种教育本质。我的“享学”理念主张是:让孩子心灵是民主的、自由的、张扬的;让孩子的行为是规范的、严格的、自律的。
现实中,我们常常把学生主要当作需要接受教育的被动者,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重视对学生的现实状态的评价,忽视学生潜在状态、内在的积极性和发展的可能性;习惯于按统一的标准和尺度去衡量、要求学生,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因此,中小学教师在学生观的更新上,突出的是要认识和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享学”课堂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认识自我,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独立地、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学习,引导学生自尊、自重、自主、自律。“享学”课堂的学生观要把学生看做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和投入学习活动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具有个别差异性和潜在性,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享学”课堂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学生观,才不会把教育仅作为一个灌输的过程,把学生看做是被动的客体,把人的大脑看成是知识的“仓库”,把学生当做一个可以储存大量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形成技能、技巧的人。“享学”课堂的教师具备了这样的学生观,才会以新的眼光去审视和看待学生,发现他们中蕴藏着的巨大能量,从他们稚拙的行为中看到明日的辉煌,千方百计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实践,自己去创造,促进他们独立性的成长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进而成长为合格的现代公民。
着名诗人艾青说:“胜利的花朵闪耀在随时延伸的路上,成功的果实悬挂在随时升高的空中。” 人的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老师,但真正可以成为自己人生导师的,却千里难觅。每当想到这些,我便告诫自已不能辜负这份得来不易的“享学”课堂的智慧与幸运。
吾甚幸教。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要以把握时代脉搏、守望精神家园、维护道德伦理为己任。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求知,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新的时代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要以高尚的情操感染人,以渊博的知识教育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良好的形象塑造人。我要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事业的智慧校长。
吾甚幸教。人生就是一部书,每一个华章都记录着自已的忧虑与欢乐,失败与成功。我要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宽厚仁爱的胸怀和高尚无私的品德,谱写自己美丽的教育人生。我愿继续做乡村教育的守望者,“姓教、兴教、幸教”,“三教”人生誉满乡邻;我愿继续做“乡村孩子的筑梦人”,“向学、想学、享学”,“三学”策略造福桑梓;我愿继续做“‘人改’理念的设计师”,“人改、教改、学改”,“三改”理念驱动梦想,成为师生发展内驱力的密码。
个人简介:
程永康,男,52岁,中学高级教师。从教30多年来,他曾先后在三个乡镇的多个乡村学校任教,现任安徽省颍上县八里河镇中心学校校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他是中国好校长(实践奖)、全国研究型校长、全国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第五届全国教育课程改革教研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是安徽省优秀乡村教师、安徽省《支持乡村教师计划》宣传表彰的全省十名优秀乡村教师之一;是阜阳市最美乡村教师,阜阳市名校长,阜阳市科技拔尖人才,阜阳市学科带头人,阜阳市骨干教师,阜阳市师德标兵,颍上县首届十佳名校长之首。
他曾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安徽青年报》、《安徽教育》、《数学教学参考》等十几种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时评、教育感悟等二百多篇。被阜阳师范学院等高校聘为:教师、校长“国培计划”的专家讲师,被阜阳市教育局推选为:做“四有”好老师师德师风巡回报告团成员。
他创立的“人改”背景下的“A、B系列互动”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在本校及全国多所学校实验后,取得显著效果。在全国第三届区域课改现场会上所做的“人改”报告,深受全国各地专家同行的好评,先后被邀请到广西、云南、山东、河北、浙江、河南、湖北等二十多个省做“人改”专题报告二百多场。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