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吕春燕 已有0人评论 2017/5/23 16:39:08 加入收藏
第十一章 第一节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能说出什么是功,能判断力是否做功。
2.通过习题讲解,让学生思考并解释力和距离不在同一直线时力是否做功。
3.规范学生功的计算。
二、教学内容
引言:
从今天起,我们将学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在这一章里,我们要学习两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功和功率,并第一次学习关于能量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本章的第一节功。
这节课的目标有两个:1.能判断力是否做了功。2.能规范地进行功的计算。(重点)
功是一个什么样的物理量呢?我们先来看一个事例。龙清泉是我们熟悉的,著名的举重运动员。2016年8月8日,中国选手龙清泉以总成绩307公斤,打破世界纪录,夺得里约奥运会男子56公斤级举重冠军,为中国奥运军团勇夺第三金!举重过程中,运动员将杠铃举过头顶后,还要举着杠铃停留3秒以上,成绩才算有效。比赛过程中龙清泉用惊人的毅力坚持住了那3秒,为国争光,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那关键的3秒里,龙清泉却是没有做功的。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试着从课本中寻找答案。
新授:
一、什么是功
合作一:功
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自学课本62-63页的内容,然后回答下面3个问题:
1.什么是物理学中的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试着举一个做功的事例。
3.分析课本63页“想想议议”中的四个事例,说一说各个力做功了吗?为什么?
自学过程中注意在课本上将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做好标记。
交流一: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前面的问题,并选好小组的发言人。完成的小组请坐。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学习以下知识点:
1.物理中,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1)两因素缺一不可,分析时先分析物体受到的力,再分析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距离必须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所以刚才自学过程中,重点字词做标记的时候就不能只是标记“力”和“距离”,还要特别标记出距离是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刚开始接触“功”这个物理量的时候,可以结合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用刚学过的知识说一说,下面两个力做功了吗?并说出你的理由。
通过分析这两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物理中的功跟“功劳”中的功并不一样,他更具有“成效”的意思。比如提水的过程中,人给了桶一个力,这个力有了成效,使桶升高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做了功。而龙清泉坚持的那3秒,尽管龙清泉有“功劳”,但这个力并没有成效,所以我们说此时他没有做功。
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判断一个力是否做功。接下来我们学习本节课的第二个目标——功的计算。
二、功的公式及单位
教师讲授: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也就越多。力学中,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2.公式:W=FS
3.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1J=1NS
(2)把两个鸡蛋举高1米,比较小。
三、功的计算
合作二:功的计算
以计算题的格式,规范完成学案“考点精练”中考点二的例题,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第一个完成的小组将计算过程板书到黑板上。
学生完成后规范计算格式,特别强调单位的统一。
课堂检测
学生完成课堂检测,公布答案,统计正确情况,小组交流问题,并质疑。对照学习目标自我评价本节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思考提升:
学生计算3小题,并思考后面的3个问题,通过问题引出第二节要学习的物理量——功率。
作业:
分层完成课后提升的题目。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