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石中英:推进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作者: 石中英 已有0人评论  2020/2/7 9:25:28  加入收藏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就新时代我国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改革重点内容、条件与组织保障等作出明确规定。

一、“五育”的相对独立性与整体性的关系

五育的内涵现在比较明确,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它们共同构成新时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作为新时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五育中的每一育都有相对明确和独立的任务,指向人的发展的不同领域。

德育指向人的发展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领域,智育指向人的认知、思维和智慧建构领域,体育指向人的身体素质和健康领域,美育指向人的审美感受、审美能力以及审美表现领域,劳动教育指向人的劳动态度、观点、技能和价值观等领域。各育的规律和要求也不完全相同,各育之间的任务不能相互代替。

在尊重五育各自相对独立性的基础上,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还必须高度重视五育的整体性,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从认识上和实践上促进它们彼此之间的互联和融通,防止它们之间的相互封闭、排斥乃至冲突。

二、综合素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综合素质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具体表述,它包括“学业水平”但远远超出“学业水平”,它包括“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些关键素质但也超出这些关键素质。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

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独特表现,是借助于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教学活动来加以实现的学习与发展目标。

综合素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学科核心素养是既不相同又彼此关联的三个概念,是从不同层次对“培养什么人”的解读,具有不同层次的规定性和指导作用,总体上共同指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综合素质的内涵最丰富、外延也最大,是对全面发展的具体解读,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追求的目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基于学生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的视角对综合素质的进一步筛选和凝练,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要着力实现的重点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是基于综合素质培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充分体现学科特点和学科发展价值的特定态度、知识、能力和价值观,是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对象。

三、推进选课走班与加强集体主义教育的关系

《指导意见》指出,推进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在课程与教学层面,要有序推进选课走班。“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因地制宜、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指导意见》对于如何做好此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指导学校制订选课走班指南;开发课程安排信息管理系统;加大对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师调配、教学设施配置等方面的统筹力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等。基于以往有的地区和学校在推进选课走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意见》还提出要加强走班教学班级管理和集体主义教育,强化任课教师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自主管理作用。这为正确认识和解决推进选课走班与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