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张志勇:40年高考改革回顾 从服务社会选拔到服务个人成长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8/6/13 9:24:40  加入收藏

1978年,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年份。中国人沉积多年的求知热情如火山喷发,中国社会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改革开放的春潮,为中国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注入活力。从今天起,我们开辟专栏“庆祝改革开放40年教育篇发展·变革”,请各领域的先锋人物回顾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方面的探索与路径、艰辛与成果。

经过40年的改革发展,高考所承载的功能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直接承担改变学子命运的功能,到为每个人提供其适合的高等教育学习机会,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就业、谋生奠定基础。这期间,高考经历了哪些变化,目前还在进行哪些改革,本期约访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张志勇

(一)曾经高考

记者:作为一名亲历者,也是恢复高考的受益者,您如何看待高考制度恢复的特别意义?

张志勇:恢复高考对我和同时代人来说都意义非凡,没有高考的恢复,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当时,经过10年“文革”,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在那样一种极端困难的时代,如何把中国从10年“文革”的极左思潮中拉出来,邓小平同志选择了教育和科技。在全国恢复高考制度,让许多莘莘学子迎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可以说,高考制度的恢复,成为当时国家百废待兴、拨乱反正的关键一着,成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声,成为亿万家庭改变命运的重要路径。

记者:曾经高考一考定终身?

张志勇:是啊。1977年,刚刚恢复高考,在少数人才有机会上大学的时代,在社会各界普遍感到人才匮乏的时代,那“一考”确实具有“定终身”的魔力:“定身份”——考上学,就成为国家的人,可以吃“国库粮”;定工作———考上学,毕业时就包分配,获得“铁饭碗”;“定保障”———考上学,就意味着有房子住,有退休金,几乎一辈子都有保障。

记者:在过去40年中,您认为对高考影响至深的事件或政策是什么?

张志勇:1985年7月,我大学毕业,当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强调“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此后,学习和贯彻《决定》精神,为教育事业鼓与呼,成为我国教育最为鲜明的基调。《决定》提出国家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试想,没有《决定》作出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伟大决策,就不会有今天高中教育的普及,就不会有今天千万学子共赴考场的世界奇迹,就不会有举国动员、一切为高考让路的社会奇观。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