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教育的长远目标:培育在充满挑战的世界里健康向上的孩子

来源:不详 作者: Dr. Kenneth Ginsburg 已有0人评论  2017/12/13 14:42:29  加入收藏

Dr. Kenneth Ginsburg,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儿科教授,专长于青少年行为和心理健康,他的临诊实践、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活动都围绕着一个统一的主题:通过提高青少年的内在韧性来打造他们的强项。

在演讲中他说:我们必须要停止去用孩子在十八岁时的成就来定义成功,比如说像爬藤,进好的大学,这种思维会毁了孩子在他们二三十、四五十岁成功的能力。

如何定义成功?

我们先问问自己如何去定义成功。  

我们常常会犯一个错误:我们看着眼前的孩子想,他有多么成功? 

这样做的家长往往会过分关注两件事:快乐或者成绩。

如果只关注孩子的眼下的快乐而对孩子没要求,那么这样的快乐也是短暂的、稍纵即逝。如果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就只看到孩子的成就,而不是孩子这个人本身。

我们应该先不看眼前的孩子,而是想像孩子成长为35岁的样子,如果家长开始考虑35岁成年人的成功需具体备哪些素质,子女教育会轻松很多,而家长也会更明白如何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

我们应该为孩子将来的发展和成功做准备,培育有后劲,能在35岁、40岁、50岁时成功的人。把目标放长远,我们对于成功童年和青少年的理解就宽了。

能在35岁、40岁、50岁时成功和快乐的人是什么样的?那不取决于你所拥有的,而取决于你本身是什么样的人。

成功的成年人是这样的:

1. 有价值感和目标  

2. 能修补世界,有同情心、爱心和善良  

3. 努力,坚韧  

4. 心系他人,珍惜与家人、朋友和社会的关系  

5. 坚毅性(Grit)(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种品质就叫做坚毅,”Angela Duckworth 在2013年TED演讲时,给予Grit如此定义。)  

6. 具有创造力和创新力  

7. 有社会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和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来促进领导力和协作  

8. 能听取建设性的批评,有终生好学精神

9. 韧性(Resilience)

如果我们把人生看作一场短跑,我们会尽一切可能冲向终点,不筹划未来。一旦摔倒,我们就输了,所以我们输不起一点的失败。

但倘若我们把人生看作一场马拉松,那么我们的目标就设的更长远。周围的人要是都能互相合作,互相鼓励,才能走的更远。如果你碰壁跌倒,你爬起来继续跑,寻找一条更好的路。

当然,成功也包括好的教育、职业以维持生计,但我相信,以上的品质都大大地增强了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而且能在自己做的事情中找到意义和满足。

我们必须要停止去用孩子在十八岁时的成就来定义成功,比如说像爬藤,进好的大学,这种思维会毁了孩子在他们二三十、四五十岁成功的能力。

韧性是从逆境中走出来、从失败跌倒后能再站起来勇往直前的能力,是一种心态。

紧张情绪的激素是人类几万年进化出来的,用来帮助原始人类应对“老虎来了”这种情境。然而人类大脑并没有哪种激素设计得正好能来应对“SAT考试”这类情境。

如果我们认为孩子的任何考试,任何活动,任何时刻都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么我们就变成了孩子生活中的老虎,孩子和家长就会天天生活在这种紧张焦虑之中。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