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韦钰:教育实质上就是在建构人的脑

来源:《教育家》 作者: 王湘蓉 吕虹 已有0人评论  2017/11/8 14:43:09  加入收藏

深秋的清晨,天空朗净,丝丝寒意随风迎面。在教育部的会议室里,韦钰身着白色毛衣,外搭浅驼色的外套,手里提了一个半旧的布料袋子,里面放着电脑和资料,简单朴素,精神矍铄,满脸慈祥的笑容,很容易让人走近。在接下来的采访里,这位和谐可亲老人的果敢和刚毅,以及她对教育的理性思考,让人感受到站在高处的科学家,在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广阔视域以及对遵循规律的严谨态度。

教育实证研究的基础是对脑的研究

1.医学的实证研究方法给教育带来的思考

在采访过程中,韦钰没有过多的寒暄,开篇直抒观点:“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是实证性教育研究方法的确立。”她以医学和教育两个领域的比较为例,指出教育应进入实证性研究的新阶段。她表示,人类文明以来,从事医疗的医生和从事教育的教师一样,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智慧和经验,但这些仅是来自个人的智慧,而不是基于现代实证科学的研究。

纵观历史,不难发现医学和教育学这两门学科的相近性,这两个领域和人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们服务的直接对象是人。到目前为止,这两个领域的工作主要也是靠人与人进行面对面交流来实施。医学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发生在大约200年以前,它的核心因素是引入了现代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和知识体系,吸收了生物、物理、化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手段,保障了医学研究的系统性开展。有了比较可靠的评测方法和仪器,来自医学实证研究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够积累和传播。医学在此基础上得以迅速发展,人类因此而大大受益。

“教育学相对于医学来说,由于涉及的研究对象是坐落在脑中的、发展变化着的心智,因而更为复杂。”韦钰冷静的阐述道,从医学现代化进程中可以明晰,个案创造的实际经验很难发展成系统的、可靠的科学概念,没有统一的科学概念和知识体系,知识就很难积累和继承,也无法通过现代的学校系统予以传播。要通过对教育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归纳出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倡导进行基于实证的教育研究,多年来韦钰初心不变,痴心难改。

2.要积极推动以脑科学为基础的实证教育研究

韦钰把教育学发展大致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与哲学的交叉;第二阶段是与心理科学的交叉;第三阶段是与认知科学的交叉;第四阶段是与神经科学的交叉。韦钰表示,教育与这四个学科的交叉先后出现,相互渗透,是一个连续和重心逐步转移的发展过程。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一直没有停止过,一直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是近年来,这个进程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快,成为从事教育研究的人们必须严肃面对的现实。尤其近些年神经科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以直观认识到脑科学对教育最大的贡献,就是发现了脑内不同的功能网络对应了人类不同的行为。

2002年起步,韦钰带领研究团队开始在脑科学的基础上研究人的发展规律,她说:“科学发展给我们带来研究人的发展规律的可能性,因此诞生了神经教育学。”近年来,韦钰在多个场合发声:“我们对脑知道得太少了。”当与记者聊起基础教育的脑科学研究现状时,韦钰感叹道:“人的大脑发展需要20多年的时间,我们优秀与否,不仅仅取决于现在,其实脑的建构过程在母体子宫中就开始了。我们要根据科学研究和脑发展的规律来确定什么样的教育对孩子更好、更适合。在中国,当务之急要把以脑科学为基础的实证教育研究推动起来!”

2017年4月27日,在韦钰和多方科学人士的推动下,中国认知科学学会成立神经教育学分会。“我完成了我最后一个重要的历史任务。”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研究十年计划”论坛上,提到分会的成立,韦钰如是说。

神经教育学是融神经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为一体的新兴交叉性前沿学科,在国内的发展比国外发达国家迟很多,应用进程也较为滞后。韦钰是国内最早倡导推进神经教育学研究的科学家,并带领团队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她是推动中国神经教育学发展的重要奠基人之一。韦钰表示,“神经教育学的出现有助于我们接近人脑的发展规律,在实证基础上来研究人的发展,从而研究教育规律。作为灵魂的工程师,教育实质上就是在建构人的脑。对教育者而言,正确地认识脑发展的规律,才能知道如何正确地‘因脑施教’。”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