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学校和家庭教育要齐步走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汪明 已有0人评论  2017/6/15 8:29:31  加入收藏

  近日,家庭教育的话题引人关注,改革教育要从家长教育开始,也得到了人们的共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教育的发展不能坐等家庭教育的改变,在积极改进家庭教育的同时,学校教育也要加快改革步伐,主动谋求新发展。

  教育中出现的很多问题,绝不单单是学校教育的问题,仅仅靠学校教育也难以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这一点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把孩子的教育一股脑儿地推给学校,有了问题就把责任都归咎于学校,是一种偏颇。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教育中的很多问题根源也不全在社会和家长身上,学校教育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样不少,改革也仍有很大空间。

  就减负工作而言,目前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就是学校已经做了足够努力,之所以效果不明显,主要责任在家长和社会培训机构,是他们给“减负”增加了难度。从表面上看的确如此,家长的教育观念需要转变,社会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也必须整顿,但学校层面的“减负”是否抓住了关键环节同样需要审视。不得不承认,要让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减负”目标上达成一致,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改革作保障。如果义务教育招生中的违规选拔依然存在,“唯分数”录取方式不改变,情况恐怕依然不会乐观,这也正是教育问题的复杂性所在,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势在必然。

  要想改变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现实,必须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做引领,从学校教育层面推进减负同样如此。美国学生快乐背后的竞争无处不在,日本三十年“宽松教育”带来种种不良后果,这一切似乎都让人们对减负产生了疑虑。他国的经验和教训需要借鉴汲取,我国中小学生的负担现状及其原因需要深入分析,如何科学减负需要进一步探索,但这都不足以成为动摇学校减负的理由。进一步增强做好减负工作的信心,更加科学地推进减负,恰恰是当前学校教育亟须做好的一项工作。

  学校教育要注重改革创新。学校教育主动谋求新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如果说直面问题是谋求发展的前提,改革创新则是引领发展的动力。

  目前学校层面对于改革创新的两种倾向需要防范:一是对改革创新抱有抵触情绪,认为学校教育只要坚守常识、遵循规律就已经足够了。但坚守常识、遵循规律不是简单的墨守成规,它与打破常规的改革创新并不必然矛盾。近年来学校层面的很多改革创新做法,恰恰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新探索。如:上海市江宁学校针对学生学习特点的群体差异以及学习内容的差异,重新划分课堂教学时间,打破每节课35分钟的固定安排,进行了课时重组,这是学校教学管理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二是对改革创新抱有盲目热情,往往是为了改革而改革,为了创新而创新。从表面上看学校改革轰轰烈烈,创新层出不穷,其实不过是制造了一些新概念、置换了一些新词汇,内容上并无实质变化。学校教育的改革创新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引领,同时要切合实际,稳步推进,不能好高骛远,也不可急于求成。

  学校教育要主动增进融合。虽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着各自的独特功能和定位,但就学生个体成长而言,必然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至关重要。

  学校教育要主动推动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作用。对于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家长把责任完全推给学校,或者学校完全把责任推给家长和社会都不全面。在学生教育问题上,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上,过分强调学校、家长和社会各负其责、各管一块多少有点简单化,只有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增进融合,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把教育工作做好。

  (作者汪明,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