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汇教育 作者: 周海宏 已有0人评论 2017/5/17 16:53:22 加入收藏
周海宏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
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个感性素质低的民族。
我一直认为,中国当下如此可怕的审美匮乏问题,和我们半个多世纪以来压制人对美的愿望、否定艺术审美功能有关。
如果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能够持续30年强化艺术教育,培养出一代热爱美、热爱艺术的公民来,我们现在苦恼的很多问题都将不存在。
遗憾的是,至今,我们仍然不是这样做的。在当今中国,中小学还是动辄就停掉“音”、“体”、“美”这样的课程。我们的孩子在学校,还在穿着大裤裆、大长袖子的难看校服。
我们正在把孩子所有对美的追求全部扼杀。
你可以回想下:学生时代,有一天你没穿校服上学,老师怎样贬损你的?有一天你的孩子想打扮自己,老师又是怎样羞辱他的?
对艺术的审美是人类的天然本能
我们的每种感觉器官,都有对美的感官愉悦、感官享受的需要。这也对应了人类创造的各个艺术门类:
★长了眼睛,我们要穿好看的衣服。
★长了鼻子,我们要闻香味。
★长了耳朵,我们要听音乐。
★长了嘴巴,要吃美食。
这其中各个感官对美的需求,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中华民族是一个严重缺少音乐享受的一个民族。
不喜欢音乐的人,不是正常人。做一个替代练习你就可以理解这句话。
★我不喜欢鲜花——你挺另类。
★我不喜欢美食——你有病吧?
★我不喜欢音乐——我也不喜欢。
我们正在常年生活在一个错误的文化环境。在不正常的文化环境下,你会把“不正常”当作“正常”。
在中国古代也并非如此。
古代形容奢华生活是什么状态?声色犬马。
文人四技是什么?琴棋书画。
音乐排在头号位置。古往今来,人们都把音乐作为人生的至高享受。我们每个人都有天然的本能,对音乐有最直接的审美反应。
如果你是家长,一定会注意过这种情况:6~8个月的婴儿就可以明显且准确地随着音乐律动,1~2岁的小孩就能跟着音乐跳舞。
我给6~8岁的儿童讲音乐,完全不需要讲道理。只要把音乐放上,孩子就可以反应非常敏感、准确。
可是,我们的孩子上学之后,所有学校的音乐课、音乐欣赏,讲的全是乐曲解说。特别恶劣的,是那个标准答案。搞得孩子觉得听音乐总是"理解得不对"。
上了这么多年的音乐课,终于把大家培养成了现在的样子:推出了音乐大门之外,觉得自己没有音乐细胞。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