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我国家庭教育事业当如何发展?

来源:《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2015)》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7/4/2 20:18:43  加入收藏

赵忠心,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我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理论研究,至今已有三 十多年,这个学科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不受重视。把家庭、家风建设和家庭教育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我深受鼓舞。

一、要进一步认识家庭教育的意义

很多教育家在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很重视家庭教育。比如苏联的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中国的陈鹤琴、恽代英、鲁迅先生等。

重视的原因有二

 一是家庭教育对个体、对学校教育、对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意义;

 二是家长是非常丰厚的、潜在的教育资源。

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者,包括教育行政官员、校长、园长,大多缺乏教育家的眼光、胸怀和风范,眼睛只看到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不注重对校外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不重视对家长的培训、指导和教育素质的提高。

应从三个层面认识家庭教育的重大意义:

首先是家庭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意义

家庭是人们出生的场所,既是最初的生活场所,也是生活得最为长久的场所。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家庭里,身上到处都有家庭的烙印。而且这种烙印非常深刻,会伴随人的一生。

家庭对少年儿童来说.就像是土壤,土壤肥沃,禾苗就会茁壮;土壤瘠薄,禾苗就孱弱。

家庭对少年儿童来说,也像是物理学中的磁场,生活在其中,就会不由白主地朝着家庭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是人们接受教育的起始,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教育。

人的一生要接受三种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三种教育对人们来说,就像是一座“综合加工厂”。缺少任何一道“工序”,都不可能培养出人格完善的人来。在这个“综合加工厂”中,家庭教育则是第一道“工序”,是给人们“打底色”的。

第二是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意义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但学校也有其局限性,仅靠学校孤军奋战,培养出的人在人格、知识、能力结构上是有缺陷的。必须有家庭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学校教育才能更充分地发挥白身的优势,克服自身的局限性。

父母跟孩子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父母作为孩子的家长,势必要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施加影响。这类教育和影响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学校不重视家庭教育,不予以指导,就有可能导致家庭教育跟学校教育相掣肘。加以指导,就能够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向一致,让两股教育力量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相互配合,优势互补,收获“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第三是家庭教育对社会的意义

应从三个层面认识家庭教育的社会意义:

一是按照社会需要教育孩子,培养合格的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二是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三是促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二、建议家庭教育工作由教育部门负责

我们国家的家庭教育工作目前是由全国妇联负责。

各国各级妇女联合会的工作人员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对家庭教育工作认真、负责,就兢业业,三十多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但妇女联合会(以下简称“妇联”)毕竟是群众团体,不是行政机构,对学校和幼儿园不具备行政的制约力,因而有很大的局限性。家庭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绝大部分家长也不是专业教育人员。这些家长迫切需要指导,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把孩子培养好。而妇联不是教育机构,没有自己的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工作需要的经费也难以获得政府的支持,结果导致相关工作的效果跟付出的努力不成正比,往往是事倍功半。

上个世纪80年代,我作为教育部“教育基本法”起草小组的副组长,曾接触过许多外国的教育基本法,发现家庭教育指导在国际上通常都是政府行为,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

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主要的途径是学校和幼儿园开办家长学校。教育部是政府职能部门,对学校和幼儿园具有行政制约力,能够调动学校和幼儿园的积极性。各级教育部门都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拥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教育队伍,容易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许多事实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教育部门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也有能力组织、实施指导,而且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对象都是学生,有共同的愿望,培养目标一致。因此,由教育部门指导家庭教育,“家校配合”可以做到无缝对接。而由妇联指导家庭教育,很难避免“两张皮”的现象。

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要走专业化道路

家庭教育指导是一项很专业的工作,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应该而且必须走专业化的道路。

这些年来,社会上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的培训一直没有间断,诸如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一些学术团体和民间文化公司等都在做家庭教育指导者的培训工作。

但这些培训大多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指导,没有统一的培训标准、培训教材和经过培训的教师队伍,对掌员的学历、教育经历没有要求,教学内容、水平、效果参差不齐。未经家庭教育领导部门的委托或指派的民间机构白行培训、白行颁发证件的现象相当普遍,甚至出现不经任何培训、花钱购买证件的现象,家庭教育指导人员的培训市场相当混乱。

“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个职业时至今日依然没有获得劳动人事部门的批准。可现在,家庭教育指导师的相关证件却是“满天飞”,打着这个招牌招摇过市的大有人在,家长培训的方向、质量、效果令人堪忧。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的培训,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加强管理、整顿。

四、家庭教育指导应以公益性的指导服务为主,以市场为辅

家长对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而有关部门却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结果导致了家庭教育市场的混乱。

我国家庭教育市场的混乱由来已久。专门从事家庭教育指导的文化公司,一不是由妇联管,二不是由教育部门管,而是在各地工商部门注册并由工商部门来管理。家庭教育指导这个领域没有门槛,无论指导人员的学历、经历如何,只要有启动资金,任何人都可以注册从事家庭教育指导的文化公司,因而开办这类文化公司的人员的成分相当复杂。

工商部门不是教育机构,他们无法对家庭教育文化公司进行管理,只能放任自流。培训质量参差不齐、乱收费、收费过高等问题非常普遍,全国各地文化公司收费后“人去楼空”“卷款逃跑”“人间蒸发”的事件屡有发生,接受培训的家长和孩子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这也是一个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很多民间的文化公司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置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效益于不顾。

家庭教育市场应当由相关的业务部门主管,设置门槛,并安排专人严加监管、检查、考核。

五、坚持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向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努或职责是培育、传承、弘扬主流价值取向,对家庭成员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也就是“做人”的教育。

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父母主要对家庭成员进行两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居家”,一是“处世”。“居家”教育即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处世”教育即社会公德教育。清代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大的朱伯庐的《治家格言》(《朱子家训》)就是典型的例子。

家庭是生产单位,是生活单位,也是文化的载体。家庭教育历来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

家庭教育有助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家庭教育历来是对家庭成员,特别是对未成年人进行“做人”的教育。

然而,今天很多的家庭教育忽略了这个主要职责,放弃了这个优势,变成主要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在方向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应设法予以扭转。

六、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家长对孩子过度担心、过度保护、娇惯溺爱的现象很普遍

许多家长把保护和严格要求、保护和放手、保护和实践锻炼对立起来,以家长保护代替孩子白我保护能力培养的现象相当普遍。现在学校体育课的运动量大为减少,教学实践锻炼内容单薄,剧烈程度大为缩减,有的中小学体育课以游戏为主,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大打折扣,少年儿童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这种以降低少年儿童体质、勇敢精神和坚强气质为代价的“保护”着实不可取。

二是家庭教育内容片面,只进行“一半的教育”

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重读书轻实践、重书本知识学习轻生活常识学习、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特长发展轻全面发展、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重营养保健轻体育锻炼等现象相当普遍。很多家庭没有充务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存在严重的片面性,长此以往,后果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是家长的关注重点

家长对教育孩子的具体方式方法比较关注,而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观念关注得很少,对于家风建设,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态环境等问题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家庭教育不是个单纯的“手艺活儿”。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特别重视家风的建设与维护。因为家风对家庭内外都是非常重要的。对内家风,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熏陶家庭成员,对于未成年人的影响尤为深刻;对外,家风有助于家庭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代表着家庭的名誉,甚至决定着家庭、家族的兴衰荣辱。家风的建设不仅决定家庭成员的道德素质,也影响社会风气。因此,为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应该大力提倡、推动家风建设。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