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李烈: 最有力量的教育一定是最真实的教育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李烈 已有0人评论  2017/1/18 21:32:45  加入收藏

  我不建议老师、家长,每天花大力气去死抠那些具体的知识是否记忆准确,而忽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隐含的那些可贵的‘思考’和对问题与任务本身的‘好奇心’。只有‘思考’、‘思考力’才是学习的关键所在。

  人都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疤——疤就是成长的记号。当我们为孩子挡住了所有的困难挫折,也就挡住了孩子生命的多彩体验,挡住了孩子的未来成就。

  李烈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数学特级教师,管理正高级教师。国务院参事,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师大兼职教授,北京市人大代表。

  有意义的学习应侧重“求”而不是“知”  

  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以从教30余年并纵览各家学说的经历,我认为,孩子成长的规律可以浓缩在一个最简单、却最意味深长的字上:人。

  “人”字如何解读,它所蕴指的涵义又是什么?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必须研究与深思的重要课题。

  儿童的发展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认知发展,可以看作是“人”字的左撇;个性社会性发展,也可以称之为非认知发展,可以看作是“人”字的右捺。一撇一捺,组合成了一个完整的“人”字。

  左撇的认知发展,主要在孩子求学的过程中完成,而学习的关键在于使孩子“学会求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每个个体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然而,每一个孩子所接受的“学习”却未必相同、等值。因为教是为了不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所以,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应侧重于“学会求知”中的“求”字,而不是“知”。也就是说,知识的学习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一种手段和一个机会或者过程,它重在通过学习的过程让孩子学会“求”的方法、激发更深入去“求”的渴望,而不是知识掌握本身。

  所以,我们反复强调:好的课堂教学是通过有限的知识学习上升到方法论和价值观的教学。也因于此,从孩子认知结构与认知过程来看,最核心的就是要培养孩子学会思考。

  我不建议老师、家长,每天花大力气去死抠那些具体的知识是否记忆准确,而忽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隐含的那些可贵的“思考”和对问题与任务本身的“好奇心”。只有“思考”、“思考力”才是学习的关键所在。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