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教师职称制度,如何赢得喝彩?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周芳远 已有0人评论  2016/4/29 22:51:05  加入收藏

  再比如,报告指出“有超过60%接受调查的教师在对职称制度的期望上,选择‘取消教师职称’和‘提高教师薪资待遇’”。被调查教师态度如此激烈,并不可怕,反而十分容易理解。经常在网络上发声的人士大多心有不满,其言论往往带有情绪发泄的性质,所以,“取消教师职称”和“提高教师薪资待遇”这两个选项,同参加网络调查的教师之内心不满高度吻合,如果调查机构设计一些更加火爆的选项,或许能得到更高的赞同比例。 

  众所周知,评职称是一个拉开教师距离的“作业”,高级职称少、获得难,肯定会让普通教师巴不得取消之,最难获得高级职称的农村小学教师赞同取消的最多,就说明了这一点。而提高教师薪资待遇则正好相反,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得到几乎所有人响应。如此这般不用回答也能知道答案的选项竟也被纳入调查,只能说明调查者缺乏专业水准。 

  这样的调查要是能反映教师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歪打正着”,瞎猫碰到了死老鼠。理性的探讨需要前提,那就是态度是认真的,方法是严谨的,推理至少在逻辑上是站得住脚的,要是这些都不存在,那该如何对话?(作者顾骏,系上海大学教授) 

  职称制度要尽量精细化

  调查中反映的情况,说明目前的教师职称制度还存在着诸多不够合理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职称评定的终极目的是要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相应职称教师价值的最大化。 

  时下的职称评定制度,其中有很多内容并不能真正体现教师过去取得的业绩和价值,存在论资排辈、业绩造假、暗箱操作等问题,缺少科学的评定标准,再加上评定名额极为有限,影响了基层教师参评的积极性。为评职称而评职称的功利思想占据了不少教师的头脑,损伤了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况且,一劳永逸的终身制,如何才能让教师评上相应的职称后,还能保持长久的激情和获得更大成果? 

  称职本应该是所从事工作的最低要求,需要工作态度、能力和实绩的有效统一。教师的职称不应该是一种终结性评价,更应是一种形成性评定,让教师的工作态度、能力和实绩在评定前、中、后过程中都能得到良性的循环发展。职称不应是某一级教师的终点,应是更高一级教师的起点。 

  为此,笔者以为,教师的职称评定不应受过于严格的名额限制,也不应划定级别上的休止符,而应该以一定的期限为标准,达到相关标准的教师即可享受相关级别的职称待遇,达到规定年限后再重新、从实评定,低职高聘、高职低聘等都当属情理之中。至于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级别职称教师的评定标准,依据教师在一定期限内的工作态度、能力和实绩情况,遵循就低不就高原则,给予教师科学的评定,这种弹性的职称制度,完全依据教师教育教学的工作实情,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出教师评定前、评定中和评定后的工作状态,这才是适合教师成长的职称制度。 

  在这个大体框架下,还可对具体内容加以补充,例如工龄、乡村教师、同一级别内的差异性补贴、突出贡献、重大过失过错等,尽量做到精细化,让职称制度更适合每一位教师,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有效缓解教师职业倦怠。(作者周芳元,系湖南省浏阳市浏阳河中学教师)

0
0
关键字:教师 职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