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 张志勇 已有0人评论 2023/3/8 14:45:16 加入收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做出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等决策部署。对照这些目标要求,从面上看,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从点上看,教育事业发展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迫切需要持续加大财政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统筹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教育投入。新时代第一个十年教育投入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持续保持在4%以上。随着4%成果的不断巩固,这十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支出33.5万亿元,年均增长9.4%,带动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超5万亿元,有力保障了世界最大规模教育体系,有力推动了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财政教育投入水平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受财政经济形势影响,财政性教育投入强度逐年下降。从“两个只增不减”看,近年来,全国层面基本能够做到“两个只增不减”,但每年都有10%左右的地市、20%左右的区县做不到“第一个只增不减”,1/3左右的省份在个别教育阶段上做不到第二个“只增不减”。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确保实现“不低于4%”目标,意义重大。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张志勇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财政教育投入与GDP同步增长机制。4%这一底线目标要求,体现的是党中央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决心,衡量的是政府优先保障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是一项政治任务。建议财政部、教育部要着眼于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财政教育投入与GDP同步增长的长效机制,在持续巩固4%成果的基础上,逐步把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5%,切实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落实到位。
二是健全各级财政教育投入责任体系。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大头”来自地方,地方各级财政落实“两个只增不减”任务是保4%关键所在。建议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分级负责机制,增强地方财政教育投入的省级调控能力,并在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进程中,进一步明确政府间一般性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比重,推动各级政府更好落实“两个只增不减”目标任务。
三是完善财政教育投入指标体系。目前,关于教育投入指标要求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教育法规定的法定增长要求,即“两个提高、三个增长”;一个是中央文件提出的底线目标要求,即“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近年来,各地政府落实教育投入责任时重底线目标、轻法定增长。建议财政部、教育部进一步明确财政教育投入指标口径,理顺各类指标间的关系定位,分类设置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便于各地更好落实。
四是进一步激发和释放社会教育投入的积极性。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家庭成本分担机制;健全民营企业家办教育的保障、支持制度,有效鼓励、调动企业、行业投资教育的积极性,拉动公共教育的投资增长。支持大企业成立各种公益基金会举办非营利教育。完善税收、财政、土地、金融、就业等政策,支持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到2035年,把社会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1%以上。
五是全面实施各级政府教育投入预决算全口径公开制度。一方面,从满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教育强国的需要出发,做大教育经费蛋糕,到2035年,努力把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6%(财政性5%、社会1%);另一方面,要通过教育经费的预决算全口径公开制度的实施,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全面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