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教育 作者: 杜全平 已有0人评论 2022/11/23 19:49:58 加入收藏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东省潍坊市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秉持“立德树人不动摇、改革创新不懈怠、遵循规律不折腾”的教育发展理念,着力推进育人方式、育人能力、育人环境、育人动力变革等系列探索,努力营造轻负优质育人生态,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坚持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推动育人方式变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潍坊市坚持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到实处,牢固树立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努力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的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构建高质量教育教学工作体系。
一是建设丰富可选择的课程体系。深入推进国家级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建设,积极推进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生涯指导、职业规划等一系列改革探索,努力实现学生每人一张课表、每人一个跑道;在义务教育学校,着力探索九年一贯育人改革,开发小初贯通、初高衔接系列课程,努力让学生成长不受学段约束。
二是着力建设高效课堂。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创新实施“教学评一致性”改革,抓牢抓实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管理、学业监测四个关键环节,让教师教得更精准、学生学得更高效、课堂评价更有针对性。充分发挥教育数字化赋能作用,建设全市智慧教育云平台,定期组织开发共享线上教学资源,实现学生“线上学习”全满足。仅2021年寒假期间,录制8000余个优质“微课”视频,浏览量超过156万人次。
三是升级课后服务。自2014年以来,坚持把学校课后服务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创新出台课后服务工作规范和45条实施细则,对学生学业能力补弱扬优,丰富学生社团活动,有效落实“双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11510门课后服务课程有效满足了全市79.6万孩子的成长需要,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求学生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
四是创新作业管理机制。针对过去作业布置多、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探索建立《作业设计十项原则》《优秀作业十项标准》《作业评改十条策略》“三个十条”作业管理机制,让作业布置有标准、优秀作业可评价、作业评改有要求。特别是推出“作业超市”“作业自助餐”等分层设计模式,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从目录中选择适合的作业,避免了作业布置“千人一面”,实现学生作业可选择、个性化。该做法入选教育部“双减”典型案例。
二、坚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育人能力变革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营造轻负优质的育人生态,必须千方百计夯实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基础性工程。潍坊市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提素质、促发展、激动力,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一是创新推进全省唯一的国家级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坚持试点先行、项目化推进,大力实施教师人工智能素养能力模型构建、互联网“教师之家”建设等20项重大项目,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更加积极高效开展教学活动。比如,潍坊青州市面向入职五年内的“青椒教师”、50岁以上的“深蓝教师”,开展乡村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应用,通过信息化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是大力实施新时代教育领军人才培育工程。落实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要求,强化教育研修、培训力度,让教师率先成为终身学习者。我们从全市遴选810名优秀学科教师、100名优秀校长作为领军人才,实行三年一周期定向培养,以点促面,带动校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各县市区也积极跟进,创新培育路径。比如,潍坊昌邑市成立6个“校长导师工作坊”,校长导师通过校长管理开放日、治校方略论坛等方式,帮助坊内校长成员不断提升治校育人能力。
三是国内首创教师管理“三定三聘三评”改革。全面实行“定编制总量、定岗位总量、定绩效总量,聘工作岗位、聘职称岗位、聘层级岗位,评师德素养、评业绩表现、评专业水平”,完善班级管理团队激励机制、普通高中超工作量专项经费等机制,突出教师教学水平和育人实效,由过去的“大锅饭”变为“薪随岗变、优教优酬”,让全市广大教师“干好干坏不一样”,充分激发教师教书育人动力。
三、坚持家校社共育,推动育人环境变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营造轻负优质的育人生态,要牢固树立全环境育人理念,统筹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全环境育人。潍坊市依托首批省级全环境育人实验区,创新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以良好的学校环境、家庭氛围、社会风气巩固提升育人成果。
一是聚焦学校“主阵地”,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主导作用。坚持把全环境育人落实到学校全员、全程、全方位、全场域,严格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和学情会商机制,大力实施基础教育“强课提质”行动。各级学校积极承担家长学校职责,组建包括家长委员会和家长讲师团在内的15万名家庭教育志愿者,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每年为百万家长提供科学化指导和精准服务。
二是聚焦家庭“连心桥”,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主体责任。健全完善潍坊好家长标准,以开展亲子体验系列活动为抓手,引导家长依法教子、科学育儿。在省内率先研发分年级的家长课程,开展“一年四次八课时”家长普及性教育,引导家长更新育儿理念、树立科学成长成才观。研发集家庭教育课程、咨询、服务于一体的“幸福路——中国家长移动学校”,11大主题资源、5000节家庭教育课程面向全市家长开放,实现家长“免费学、随时学、掌上学”。从2007年起启动实施“家庭教育乡村行”大型公益活动,累计开展专题报告935场,受益家长超过千万人次。
三要聚焦社会“大课堂”,落实全社会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责任。创新成立市县两级家校社共育委员会,教育、宣传、网信、编办、文明办、妇联等部门共同参与,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创新建立“教育惠民服务网”,选优配强社区教育协调员1111名,精准服务家长的个性化、多样化教育需求;创新建设1463处校门口“家长驿站”,有效解决家长接送学生“风里来、雨里去”的难题;创新开设“教育惠民一码通”3277个,实现家长诉求“码上问、马上办”。潍坊教育工作群众满意度连续10年居全省前列。
四、坚持教育评价引领,推动育人动力变革
教育评价改革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龙头之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营造轻负优质育人生态,要以评价为引领,充分激发办学活力、育人动力、成长内驱力。
一是构建教育评价模型。我们注重强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顶层设计,出台《潍坊市新时代教育治理评价关键要素模型》,聚焦党政教育工作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社会用人评价等关键领域,构建起5大主体、11个具体方面的评价体系,坚决纠正“五唯”顽瘴痼疾。实施县市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抓党建、抓改革、抓人才述职评议,建立对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调研决策教育情况的月度通报制度,争当“教育书记、教育县长”在潍坊蔚然成风。
二是创新学校评价机制。基础规范方面,突出学校必须做好的37项底线清单;创新发展方面,围绕学生成长、教师发展、课程建设、学校文化等开展评价;满意度方面,学校好不好,让师生家长来评判。我们出台《潍坊市县市区办学水平评价实施方案》,形成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4类评价办法,为评价学校办学质量提供依据。同时,持续压减面向学校的检查、验收、评比等事项,发布《统筹规范非教学类事务“进校园”管理办法》,让学校静心办学、让教师潜心育人。
三是完善学生评价机制。我们完善中考招生评价,建立“多次考试、等级表达、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制度,优化考试科目设置、评价方式、成绩呈现等标准,将原先的5个呈现等级细化为8个等级,凸显基础学科重要性。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自主权,特长录取与综合录取相结合,既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又注重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建立“量表+标志性成果+基本”机制,将学生综合素质成绩纳入中考,与语数英三科等值录取,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潍坊普通高考质量连续19年名列全省前茅,中小学生连续多年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人工智能机器人大赛等赛项中夺冠获奖。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时刻,潍坊教育将始终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以面向2035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在贯彻落实大会精神上扛改革大旗、走创新之路、树质量品牌,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争做区域教改的探路者和试验田,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更多的“潍坊智慧”。
(作者:杜全平,山东省潍坊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潍坊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