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张华:培养核心素养必然需要理解力教育

来源:中国创新教育网 作者: 张华 已有0人评论  2021/3/31 21:30:55  加入收藏

导读素养本位改革和核心素养理念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要为理解而教?传统教育的三维目标缺什么?在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倡导跨学科学习?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带你一起找答案。

一、从“创新”说起

英国科学教育专家Jack Challoner统计了公元前250万年到2008年之间改变世界的1001项发明,发现中国以全世界20%的人口贡献了3.3%的发明。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的古人与现代人相比,还是要做的好一些。从20世纪初的欧洲教育社会和民主化运动,从人性和人文到个性和理性的觉醒,再到保护市场自由的的民族意识的觉醒,相比之下每一步相我们都落后了。中华民族的创造性依然被压抑着,现在创造性危机是中华民族当下的主要危机之一。

二、核心素养:信息时代的课程理念

核心素养主要是面向信息时代,培养人解决真实问题的高级能力和道德品德。素养本位的课程改革说到底是创造本位的课程改革,因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的内容就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及为了达成解决问题的目的和人之间的合作。

核心素养理念意味着中国的基础教育由工业化时期开始迈入信息时代,我们必须要意识到核心素养理念的背景下,创造具有教育的本体价值,换句话说有创造不一定就是教育,但没有创造一定没有教育。我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释放人的潜能和创造性,没有创造性,人生就没有意义。埃尔金教授认为,只要当前的教育不去促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协作性思维的发展,就是在伤害学生。

即将颁布的的义务教育的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课程核心素养。它依然是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一种综合育人的教育理念,倡导让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我想核心素养它不仅仅是课程目标的问题,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就是在价值观上追求教育民主和人民主义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理解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把它记到脑子里面去。

三、培养核心素养必然需要理解力教育

核心素养的培养必然呼唤理解力教育。在概念上,能够迁移的东西就叫做理解,也就是说,能够成功运用知识才能被称为理解。第一,我们必须要把知识动词化,让知识变成理解。第二,我们必须要用知识来解决真实问题,在解决真实问题时形成的能力就叫做核心素养。如果学生只是重复的做题,但无法解决真实的问题,则不能被称为理解了知识。理解分为三部曲:有意义,表现和理解。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意义再去表现,才会带来深层理解。这也印证了珀金斯所说的:灵活表现的能力就是理解。

我们过去的战略目标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评价的机制有割裂的倾向。因此我本人和刘佳教授等都提出了新三维目标:即大观念,新技能,新知识。大观念即“本质理解”或“持久理解(understanding)”;新技能即真实情境中的做事能力(doing);新知识即指向“大观念”的关键学科事实(knowledge)。

素养本位教学设计核心是备课即课程研发。任何课程无论多么好,老师直接去拿来用,都是有问题的,必须要重新开发,形成实质性主题,确定核心概念,形成大观念与素养目标,形成本质问题,形成评价任务,然后设计系列的探究活动和学习经验。

四、要想培养核心素养,必须走向跨学科的学习

要想培养核心素养,必须走向跨学科的学习。因为核心素养的内容就是培养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要想解决任何一个真实问题,哪怕是一个很小的真实问题,都需要用跨学科意识和跨学科思维。一个学科只是提供一个视角,然而真实的问题也不是一个视角就能解决的。世界是整体,人的心理也是整体,解决问题和创新需要整体意识,所以这是跨学科学习必然要求但要注意跨学科里面有三大危险。第一,常识化—对一个主题浅尝辄止。第二,学科拼盘,但学生学不到什么实际知识。第三,功利化—“赶时髦”,“创品牌”。

那些创新性很强的人,不一定是有多少知识的人。我们走向跨学科学习,就是为了培养信息时代的学生的自由人格,跨学科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跨学科学习一定是让我们的理解走向深度的,而不是肤浅的。因此跨学科学习有三大特性,第一它以产生跨学科理解为目的。第二它根植于学科思维。第三它实现学科整合。它对我国教育有深刻的影响,因为学科封建化由来已久,导致不同学科之间存在歧视,严重影响教育的发展和现代化,这种工科主义必然导致人的工具化。

我认为目前创造是唯一的道德目的,我把它作为我的人生格言,也把它作为我理解教育的基本格言。我们的共同期待就是探索一条道路,通过让世界的每一个儿童健康的学习,成为信息时代的负责任创造者,这是信息时代的教育的根本使命和追求。

作者:张华,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本文系根据张华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组委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卫星会议系列在线论坛的第五场活动:“理解力课程——指向5C核心素养的跨学科学习解决方案”上的演讲整理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