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刘良华:“基于视频图像分析的课例研究:从学术研究到教学研究”

来源: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作者: 刘良华 已有0人评论  2021/1/21 20:42:22  加入收藏

导读11月7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主办的第18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在丽娃河畔隆重举行。17位来自美国、英国、芬兰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大陆地区的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围绕“课程与教学如何应对教育新常态”这一主题展开线上线下深度对话,探讨并分享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为后疫情时代的课程与教学提供前瞻性的思考。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刘良华教授的报告主题:基于视频图像分析的课例研究:从学术研究到教学研究。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刘良华教授

我跟各位汇报这个主题是我和我的博士生秦乐琦一起做的一个课题,我们正在做,我跟各位汇报我们做了些什么事,同时跟各位汇报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这样一个课题。

我是关注教学改革的,我在硕士的时候就有一个理想,希望能够把中国近一百年以来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验有影响的都要挨个研究一遍,大体上也实现了我的理想。到了博士期间,我就开始做了一件事,关注行动研究。我的博士学位研究论文叫《行动研究的史与思》,其实就是行动研究的历史与思考,后来2002年出版了《校本行动研究》,就正式提出来走向叙事研究,主要是受华东师范大学丁刚教授的影响,因为当时大家都在关注叙事研究。2003年其实是2002年底,我、崔允漷教授、吴刚平教授就一起从上海出发到江苏昆山参加教育部主持召开的建立校本研究制度这么一个会议。2003年全面开始铺开校本教研了,我就出了一本书叫《校本教学研究》,这是我的学术的起点。这两本书一直决定了我今天的学术感觉、学术方向、学术形式。

在《校本教学研究》里面我就明确提出要用钢笔录像,这本书大量记录了当年我在广州如何跟老师一起来用钢笔录像来展开评课,这跟传统的评课是不太一样的,有什么不太一样的,等会儿再来解释。这是我跟吴刚平教授主编的一套丛书叫《校本研究丛书》,这是我的第一本书,《校本教学研究》是第二本书,这两本书出来之后,我觉得研究方向就大体确定了,后来我跟博士生也是说:“你慎重选择博士论文,因为有可能奠定、决定你将来的方向。”

在《校本教学研究》里面我们提倡叙事评课,当时围绕这两个主题我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围绕两个关键词,校本教研和叙事研究。后来也翻译了一本书就是康纳利作者他这本书在叙事研究领域也比较有影响。后来我本人也出了一本书《叙事教与学》,算是我对叙事研究做了一个小结了,从那以后我一直做叙事研究,但是很少写叙事研究的书,这是当年翻译的这本书。

但是我并没有停止做叙事教育研究,尤其是2018年,我开始做广州的一个教育集团的总校长,我就开始在集团里面推广基于钢笔录像的叙事评课。每一个做管理的人,他会有个人的延伸,我个人的一个方向就是要在这个地方通过叙事评课来带动整个学校的发展,带动教学改革,这是我要抓的一个关键点。到了2019年正式开始推动,2020有一个转向,用钢笔录像的听评课开始转向了基于视频图像分析的课例研究,其实是用钢笔录像的一个延续,只是说以前我们用钢笔来记录事件,现在我们用录像把事件拍摄下来。我们以前是回放用钢笔录像的事件,评课的时候要评发生了什么事件,现在是要回放视频,这是一个新的变化。

我们自己听课、评课的三大纪律,第一个纪律是要改变传统定性的评课方式,比如说这个老师教学很流畅,重点把握得很准确,不允许这么评课,我们要评课就是像围棋复盘一样的,这个老师提了什么问,哪个学生回答问题,那个学生叫什么名字,回答了什么问题,他是如何回答的,老师是如何跟进的,我们要用叙事评估。第二条评估是寻找教师的优点,第三条标准要有听课的纪律。比如不接听电话、不交头接耳,不频繁走动。

各位不要看这“三个不”,你要知道在中小学推广这“三个不”是非常艰难的,因为校长都很忙,他会不断有电话,他有时候要出去,甚至忍不住要交头接耳,这是一个习惯,我们把这件事情改过来,有了这样的氛围之后,我们正式开始要有听课的评课表。

我们评课表称之为八项注意,其中四条是有关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标准。比如说语文数学外语等等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听课表。但是还有四条是稳定的,是跨学科的,所有的学科都要有这四个标准。比如说前面四条学生自学、教师要兴发,前提是兴起和引发学生自学,这堂课多大程度上做了这些事,我们到时候要通过录像的方式让你看到做到了没有。第二是提倡对话教学,互动教学。第三是教学评一致性,我们有时候也称之为学教评一致性,一堂课学生是不是掌握了,是不是实现了你教师所期待的教学任务,“老师教了,不等于学生学了”,这是崔允漷教授经常说的,学生学了不等于学会了,在这个地方要把它落实下来,学教评一致性有个标准。最后有个双师教学,不能一个老师站在那里讲话,这个老师上课,应该有别的同行的资源进入,有小老师进入,我们把这四条标准确定下来。这四条标准加上四条学科标准一起作为听课、评课的视角。

有对话教学,我们怎么做对话教学?我从肖思汉博士那里看到了,怎么从I-R-E转变到I-R-Rv-E,后面也有E,我们不看重,我们看重的是Rv,比如说一个老师如何关注学生的词语,你一点学生回答问题,你要紧张,为什么?因为这意味着你给自己下了一个套,你看学生怎么回答的,然后接下来怎么跟进,这是我们评课的标准。因为当涉及到一个孩子是不是过着有尊严的生活,很重要的一条,当然也包括知识的学习,因为你不互动没法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这是一个假对话,不是说假对话一定不好,但是它是一个封闭式的提问。

或者是半封闭式的提问,比如说一个老师问:“谁来讲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这就是一个半封闭的,因为只允许讲这个,不允许讲别的。有一个学生就开始讲,然后老师说讲的不错,请坐。讲得很不错,请坐。这都是封闭式的,尽量鼓励老师减少这样的模式。

做一个变化怎么变呢?这是我们提倡的对话,开放式的提问,开放式的回应。比如说谁来讲讲自己读到的神话故事?有一个学生说有个叫盘古的巨人,我读到了盘古开天的故事。另外一个学生说我读的是女娲补天的神话,老师就回应,老师就会说那开天之前是混沌的、是睡觉的,你有什么想法?他只是一个跟进的,不是封闭的。比如说老师会说那神话故事中好像男的都是搞破坏的,女的都是搞修补的,谁来说说有哪些搞修补的女神故事?还有什么比如说嫦娥奔月,还有什么什么,可以举很多这样的女的神话在里面她是个怎样的形象,就会有一个开放的状态,打开了,不会把它关住。

为了做叙事评课,我们就发动校长、副校长要讨论,怎么做叙事评课到底它为什么那么重要。我们每周都有教育周报,把我们的讨论专门有个栏目把它确定下来。这与用钢笔录像的叙事评课不一样,尤其是建议听课的人上课的人注意,一旦提问要立即关注回答学生,比如说有个叫刘关张的,或者你不知道他的拼音怎么写,就用0502给他编码,意思就是第5组第二排的学生,这是听课的习惯,因为你评课的时候要评这个。这是我们叙事的时候要有人物、事件,要能够落实下来。一旦开始讨论或者让学生开始做作业,就要关注学生解题、做题的质量。这是两类的听课还有两类的评课。

到了疫情大体上缓解之后,我们开始复学了,我们在春节之前就提示了要做视频图像分析,但是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把它推迟了半年。2019年底我们开始提倡,2020年5月正式地准备启动。因为有邀请肖思汉老师的合作,我的博士生也到学校里面正式推动这件事情。这是我们做的视频图像分析的学术综述,肖思汉老师频繁地出现,这也是我们做视频图像分析很重要的一个依靠。我们的老师们问有什么文章可以读,我们说读肖老师的文章。肖老师的很多书我也都看了,这是英文的,我们也专门的向肖老师请教,一起来做这个事,并不断推进。

可是到了教学研究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呢?各位看一下,第一个是你评课时不能把录了40分钟的录像重新放一遍,这是不可以的,因为老师没有这个时间。你重新放一遍也没有太大意思,所以你要剪辑成为短电影,短到什么程度,采用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方式,比如说5分钟。

从40分钟剪到5分钟怎么剪?这是一个麻烦,长的达到40分钟,短的可能有半个小时。然后从哪个角度来剪呢?就是前面有一个评价表。这是最后的调整,我们上课老师结束之后,我们开始要评课了,我们偶尔会放40分钟针对某些片断,但只是偶尔放,你也可以不放。我们将40分钟的视频剪辑成5分钟的教育电影,需要时间,所以要隔一周左右才能再去回放,再去讨论。

我们制定了一个视频图像分析的五四制,为什么要有五步,因为剪辑五分钟要时间。这是剪辑出来的个案,一个小女孩在课堂上,她最初在积极举手,举得很高。然后老师不太回应,于是她就开始开小差了。我们也采用了肖老师推荐的用油画的方式、水粉的方式把孩子的脸粉刷一下,这涉及到研究伦理的问题。到了下课之前她就开始打哈欠了准备睡觉了,快要下课了真的睡着了,彻底睡着,下课了被同学吵醒。后来我们觉得五四制可以做到很正规,但是耽误时间。我们就开始变成三一制,上课、录像,然后40分钟、5分钟,最后有一个自由的讨论。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