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 作者: 张志勇 刘长海等 已有0人评论 2020/5/18 11:30:22 加入收藏
导读:
当前,各地复课复学活动正在有序推进之中,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环境逐步进入常态。因为疫情防控,学生们度过了一个超长的假期。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这段不同寻常的成长时光?
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特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联合组成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联合调研”课题组成员讲述他们调研后的系统建议。
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迫切需要得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精心培育,从而学会正确理解人生意义和社会责任,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围绕弘扬抗疫精神,化“疫”为“机”及时开展系统的全民抗疫价值观教育是政府和学校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基于调研,我们建议:
——加强抗疫精神研究,为系统开展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提供思想基础。这次全民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是对中国综合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的巨大考验,也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淬炼和升华。在全民抗疫过程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精彩迸发,熔铸成忠于使命、闻令而动的担当奉献精神,迎难逆行、勇往直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人人支持、个个参与的主人翁精神,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共同体精神,严谨求真、务实创新的科学精神。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新创造,既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提供了思想保障,又必将以其深刻内涵和巨大的精神力量载入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史的辉煌画卷,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提供价值基础。所以要加强理论提炼、热点解析和榜样宣传,为青少年铺展一部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的恢弘励志长卷。
——加强抗疫价值观教育主题研究,为系统开展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提供理论基础。要紧密联系疫情与抗疫事实突出重点主题,避免面面俱到,力戒枯燥说教。一是生命观,青少年可以从全国人民与病毒作斗争的过程中体会生命的宝贵,从而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二是理想观及英雄观,青少年可以围绕抗疫英雄的先进事迹思考人生的意义何在,确立人生理想,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三是科学观,青少年应该向科学家学习,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向科学高峰进军。四是伦理观,全民抗疫背景下人与人相互帮助的感人事例可以提示青少年思考如何与家人相处,如何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五是公共责任观,青少年可以从榜样人物身上学习如何承担社区责任、国家责任、国际责任,提振爱国主义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六是生态观,青少年要增强对野生动物及自然生态的尊重和保护,成长为生态环境的维护者。七是国家观,青少年要在世界各国抗击疫情的比较中,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者和实践者。
——加强抗疫价值观教育载体研究,为系统加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提供科学内容。面对疫情,全国人民众志成城,英勇奋斗,涌现了千千万万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改革开放形成的综合国力、中国精神迸发出的精神力量。这一切,为青少年价值教育提供了最生动、最现实、最丰富的素材。应积极组织专家,从人物、事件和制度三个维度,对具有重大精神价值、深刻丰富内涵的抗疫人物、事件、制度进行研究、分类和整理,为实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提供有效载体。
——加强抗疫价值观教育课程资源研究,为系统开展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提供课程资源包。对于全民抗疫所彰显的爱国、团结、科学、伦理、法治、生命、理想、责任等主题,需要创编通俗易懂的专题读本,做到有理论阐述、有事例佐证、有教学建议、易操作实行,既便于青少年自主学习,又便于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同时紧扣关键事件、英雄人物和制度安排开展事迹宣讲、宣传片拍摄,提供画质清晰、感染力强的影视作品。专题资源整理要与各级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框架相融合,注重用思政原理解释抗疫事件,用抗疫事件证明思政原理,避免另起炉灶,加重师生负担。
——科学安排抗疫价值观教育,为系统开展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创造适宜的政策环境。统筹青少年抗疫价值观教育的课程定位、课时安排、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将青少年抗疫价值观教育融入到现有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充分利用思政课、主题班团队活动、研学、学生社团活动等途径开展教育活动。同时,提升各学科教师的课程育人意识,在学科教学中合理贯穿抗疫价值观教育,探索创新教育方式,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青少年将爱国、团结、责任担当等观念转化为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让青少年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受到教育。
——青少年全民抗疫价值观教育需要形成合力。我们的调研显示,疫情期间,学校积极部署开展在线德育。调查发现,80.39%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疫情期间受到很大影响,86.65%的教师认为全民抗疫激发了学生对是非善恶的思考,64.6%的教师认为青少年面对疫情容易产生价值观迷茫,97.55%的教师认为围绕全民抗疫对青少年进行价值引导非常有必要,调研的所有学校在疫情期间已组织开展在线德育活动。但调研中,很多校长、教师表示,正式开学后会面临时间紧、任务重、头绪多、思路乱的现实问题,学校要在校园防疫方面进行周密安排以确保师生安全,教师要在保持教学进度的同时花费大量精力对前期教学效果进行查漏补缺,全民抗疫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得到政府、社会和家长的共同支持。其中,呼声最高的是教学资源方面的支持,建议由专家团队组编观点正确、方便使用的教学资源,减少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的摸索和焦虑。其次,学校还需要专家资源方面的支持,希望由专业的医务工作者、心理咨询团队进入学校开展相应讲座和辅导。有关部门应确保开展德育活动所需的时间,家长也要提供相应的理解和支持等。
(课题组成员:张志勇、刘长海、王磊、李洪山、杨文芝等)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