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化学教育回归实验室研究所 作者: 程同森 已有0人评论 2019/1/21 22:09:24 加入收藏
三、对量表的说明
(一)问题
1.真实性。
只有真实的问题,因为它满足了学习对象的现实性要求,解决问题的活动才可能具有能动性和现实性,也才可能是有效的。虚假问题从根本上会导致课堂的失败。
判断问题的真实性,就看其是否落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矛盾。凡来源于学生经验的问题,包括“实验”、“生活、生产实际”的问题,以及虽来源于书本的问题,但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能把语言符号转换为真实形象,都可以激起学生积极的探究欲望,都是真实的问题。教师主观臆断的问题以及一些虽具有情景基础的探究习题,由于学生缺乏实验基础,同样不容易被学生感受和理解,也难于调动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欲望,则被归类到“虚假性”问题。
2.价值性。
如果问题引发的活动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该问题就是有价值的问题。课堂观察中如何对问题的价值高低进行判断?
(1)是否瞄准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2)是否引发了高效的课堂活动;(3)课堂进程中的即时提问,是否起到了激励、启发、帮助学生的作用,起到了本文后面谈到的6种“串联”作用;
3.整合性
课堂的问题有些是支撑课堂结构、推动课堂前进的问题,有些则不是,观察中做出以下区分是必要的。
(1)是否是决定课堂结构的整体性问题;(2)是否具有推动课堂前进的动车组力量;(3)频繁的即时性提问是否割裂了问题的整体性和活动的整体性,是否掩盖或者碎化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
之所以要关注课堂即时性提问,是因为提问成为不少教师组织课堂的主要手段,教师问满堂、满堂学生答,一路问到底的课堂使课堂活动单调化、思维浅表化。问题细碎到张口就能回答的地步,不但少有思维价值,而且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甚少。
4.提出者。我们一直强调用学生的问题推动课堂而不能只用教师的问题推动课堂,实际上是关注了问题源出的重要性。当今的课堂,问题基本上是由教师提出的,如果这些问题正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虽由教师提出,却是为学生代言,本质上仍是学生的问题。但不少教师提出的问题却产生于对学生思维猜想的基础上,甚至更纯粹是教师凭自己想象的、自以为是的、被代表、被强加的问题 。
目前由学生的问题推动的课堂较少,但却是尤为珍贵的生成性课堂,是高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
(二)活动
1.学生活动
按照学习是三种现实的、能动的双向对象化活动的定义,化学课堂观察学生活动的重点有三:动手的实验;小组合作;深度思考。
(1)动手的实验。学化学从来不去动手做实验,学到的就不是真正的化学。在必须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课堂中,首先要观察学生实验活动的有和无,记录学生动手实验的次数和时间。其次要分辨学生实验的性质,是探究活动还是验证活动。“探究”是全面发展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活动,“验证”是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活动,这两种性质的实验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有着云泥之别。
如果实验探究的问题具有真实性并能切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我们观察到哪种学生实验才是探究性质的实验?
○1看探究的问题是否对学生具有挑战性?
○2问题解决方向和结果(假设)是否具有多种可能性;
○3实验方案是否具有自主创造性或多重选择性;
○4实验活动是否具有自主性;
○5实验过程是否引发了学生全身心投入,包括讨论甚至争辩;
○6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是否存在不确定性等,只有具有这些属性的实验活动才是探究性的实验,才能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到作用。
如果事先关于问题的结果假设、实验的方案直至实验的步骤,注意的事项,实验的现象都被教师提问的一清二楚,剥离的一丝不挂,这时学生才开始动手,这样的实验就不是探究而是验证了。
(2)小组合作。对小组合作的观察,重在小组的讨论活动:是否需要讨论,正像风雨来临必有征兆一样,当学生对问题百思不解的时候,不用教师要求,那种求助的私语就会蔓延开来。是否发生了求助的私语应成为小组讨论必要性的一个判据。判断真实或虚假的小组讨论,需要观察这样几点:
○1学习进程是否遇到了困难?
○2学生是否有普遍的求助意愿?
○3教师是否给予充足的时间?
○4讨论中是否经历了争和辩?
○5困难学生是否确实解决了疑惑?
那种不得要领的东说西说、有困惑或见解还没有说出就被叫停、为了响应教师而装模作样的高声和热烈、汇报人的自我独白却被作为讨论的结果,发生这些情况都不是真实的讨论,都应列入虚假讨论之列。
小组合作学习的原意是尊重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权利,主要是为这些学生提供一个解决困难的平台和机会。集体教学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就是每个学生各有自己的学习速度和学习方式,分化是必然现象,如果无视或回避学生之间的这个差异,课堂里的成功者只是那部分跟得上教师进度、喜欢教师安排的学习方式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要解决的就是这种班级授课制必然产生的不公平。
只有那些具有“以不懂的儿童为中心”这种课堂情怀、持“学生的问题和交流比教案更加重要”这种观点的教师才能主导出真实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所以,解决虚假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教育思想问题。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