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程同森 已有0人评论 2016/5/30 14:55:35 加入收藏
八、课程成果的价值和影响
(一)该成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快乐的启蒙化学》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理念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契合了广大教师追求学生素质、成绩双赢的迫切愿望。该课程实施效果显著,说明《快乐的启蒙化学》学校特色课程的内容和实施方法是取得双赢的成功之路。课改十年后,之所以“从总体上说,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进展。” ,皆因为教师们虽然非常赞同课程改革的理念,但在未能看到有哪种改革措施确实赢得应试成绩的情况下,鲜有勇气贸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了解开这个课改死结,本课程研究6年的不断探索所获得的成果,说明切实遵循课改理念进行教学,不但没有风险而且会生成人们不曾设想的好的素质和好的学习成绩。这对解除广大一线化学教师不敢贸然进行课程改革的思想障碍和消除行动羁绊有示范作用。
(二)用实验学化学找到转变学习方式的突破口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课程改革“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但在现实的化学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学化学的课改案例并不多见,实验更多的被视频代替,被学案、练习题代替,即便做实验的化学课堂,还多局限在教师演示和先讲后做的验证性实验,其目的也更多地是为获取知识结论服务。以至于“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实验学习基本上是被动接受式的”。 很多教师并不信任实验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决定作用,并没有认识到我国老一辈的化学教育家反复强调实验重要性的良苦用心,致使现实的实验教学不是越来越被重视,而是越来越被弱化。我们实践的这种以实验为主的先做后学的探究学习方式,以其彰显的教学效果让我们看到了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前导、决定作用,找到了转变学习方式的突破口,也找到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突破口,为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课改提供了新的经验。
(三)课程成果引起反响,展现了应用、推广的较好前景
如前所述,该研究成果在传统化学课程中增添了一个专注于启蒙性质、有其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特色的新化学课程。在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关注、支持和赞扬。在成都、上海的化学教学全国会议上做过介绍,引起与会者的较大反响。由于介绍该课题成果的公开发表的15篇论文的传播作用,不断收到联系交流的邮件。我们的化学课堂接待了一些来访者,也受邀去黑龙江、山东、威海、聊城、桓台、龙口、曲阜、泰山区等省、市县做过用实验学化学的讲座和公开课,也给北京市化学骨干教师培训会的老师们做过课程实施情况的讲座,给北师大研究生们做过该课题的讲座,更有在山师大、西安文理学院国培项目、中小学继续教育网为参加国培计划的十几个省市的化学老师们做过讲座,进行过答疑,这些都引起较大反响,纷纷讨要教材。亦有外地的学校在我们指导下进行了同类实验,同样取得很好效果。
九、改进与完善
1.实验只是在初二进行,没有在初三毕业年级进行,因不能完成课标规定的全部内容,学习成绩没有用中考试卷检验过。
2. 参与实验的学生样本取自北京的示范校,没有普通校的学生样本。还没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区比如农村乡镇学校的实验结果。
3.整个实验过程参与实验的教师数量较少,执教教师先后只有四位,代表性受到影响。
4.实验缺乏较严格的数据对照,经验说明的东西较多,实验的信度受到一定影响。
5.虽然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但缺乏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未能从这些第一手资料中开挖出更多价值的内容。
目前,山东省以网络为平台,在山东教师教育网开辟专栏,分别在五四学制和六三学制的非毕业班级、乡镇和城市的不同类型四所学校开展进一步研究,教学班有22个,受教学生1200人,通过网络的交流互动这种远程研究方法,一方面检验和发展已有课程成果,同时借此开展对教师的课程培训,该课程成果已经展现出更大的应用、推广前景。
十、成果细目
1.《快乐的启蒙化学——实验中的化学启蒙》校本教材(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4月出版)校本教材
2.课题研究报告(见本文)
3.反映课题研究成果的已发表的论文(见附件课题结题表——其他研究成果统计表::发表论文21篇一览表;获奖成果一览表21项)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