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专题策划 >> 营造学习法式 >> 浏览文章

张传若:教育信息化政策解读

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张传若 已有0人评论  2023/5/25 15:01:11  加入收藏


视频播放密码:202305

日照市教育局原局长张传若作题为《教育信息化政策解读》专题报告。张局长从概念再理解、目的再明确、政策再把握、实践再探索四个方面进行报告阐述。

一、概念再理解

什么是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变革与发展的过程。

技术属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教育属性———开放、共享、交互、协作。

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现代工具对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存储、检索、下载等)的技术。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历史过程

▲初始于数据化,以计算机、多媒休为代表信息技术,将事实、信号或符号转化为结构化数据并产生意义,改进教学;

▲发力于网络化,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汇集,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普及;

▲加速于智能化,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智能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过程中的数据挖掘、分析、利用和各类智能化教育服务的实现。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网络化向智能化跃进的历史节点上。

张传若:教育信息化政策解读

二、目的再明确

一是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

二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三是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

四是促进教育现代化。

▲根本目的是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如快教育强国建设,为中华民族振兴奠基。

▲建设教育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工作,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特征、新征程、新使命。

▲2010年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明确指出了教育强国的思想。

▲十九大发出教育强国的动员令: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义林。

▲二十大提出两个加快: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建设教育强国

▲基本途径: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抓手:建设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

▲基本原则:扎根中国土地办教育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到2035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

▲基本逻辑: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

三、政策再把握

(一)政策在哪里?

文件、会议、领导讲话、年度工作要点,从2010年找起。

1.重要文件

(l)总体规划类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

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 》

2016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 》

2019年《山东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2022年《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

(2)指导意见类:

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

2019年教育部等《关于推进教育在线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

202I年教育部等《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休系的指导意见》

涉及空间建设、课堂建设、资源建设、新基建等内容。

( 3)规范标准类

2018年教育部《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

2020年《山东省关于加快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全覆盖工作的通知》及附件

(4)试点通知类

2018年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试点》

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项目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

2020年教育部《关于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试验区名单通知》

2021年工信部、教育部《关于组织开展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2年《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试点》

2022年《公布虚拟教研室试点名单》

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的通知》

(二)政策如何要求

2010年以来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大致分三个阶段:

1. 1.0时代(2017年以前)

主要是十二五时期,以建设“三通两平台”为抓手,力争实现四个突破。

三通两平合:

三通:宽带网络校校通(宽带接入、校园网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触控一休机、电子白板或智慧黑板等)、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学校空间、班级空间、教师空间、学生空间等)。

两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合、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四个新突破: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恩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

2. 2.0时代(2018--2021年)

2018年4月13日国家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发展目标。

三全: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微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

两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

一大: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推动三个转变: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

构筑三个新模式: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3.数字化转型时代( 3.0时代)( 2022年后)

什么是数字化转型?

袁振国:是在5G环境下,以互联网、物联网为载休,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数字技术与教育要素深度融合,推动教育变革创新的过程。

到底转什么?

一转思想观念:数字化不仅赋熊教育,更是重塑教育;教育+数字化要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

二转素:创新应用环境;提升师生素养;开发数字资源;提升国家数字教育平台能级。

三转治理方式: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把握阶段,找准路径;以敬字化思维治理数字化教育。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一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重视教育数字化转型价值;

二是加强数字教材建设,撬动教学过程数字化转型;

三是创新技能评测技术,支撑教育评价数字化改革;

四是构建智能教学环境,夯实学校数字化转型基础;

五是优化公益服务体系,推动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

六是智能升级教育生态,打造智能教育国际名片。

四、实践再探索

学校信息化建设是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是新学校建设的重要使命,也是学校形态转型升级的重要技术支撑。

(1)智能终端建设。硬件和软件

师生标配∶教师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智能平板、智能手机。学生每人一台智能平板。

教室标配:电子白板、实物展台、智慧黑板、录播系统等。

其他建设:建立视频会议系统、办公系统、图书管理系统、食堂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实观校园全方位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2)平台空间建设

加入教育专网(市域或县域)或云平台,实现较大范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避免信息孤岛。

建设校园网(有线、无线),构筑云空间,实现校园内终端互联互通。

搭建各类空间,为师生提供充分的交流共享平台,如科室空间,学部空间、学科空间,班级空间、班主任空间、教师空间、学生空间等。

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人人用。

(3)资源内容建设

通过购买、网络下载、平台浏览、师生自创、专业人员整合等方式,开发各类资源库。学校教职工有浏览使用资源的权利,又有创建资源、提供分享的义务。

(4)素养能力建设

通过自学、交流、培训、实践应用等措施,促进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如娴熟使用终端能力,有效搜集、组织、运用信息能力,新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线上教学软件使用能力等等。

(5)应用实践建设

把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学校的方方面面,实观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科研救字化,建设数字校园。

怀部长“应用为王、服务至上”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